2019年3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40期教师周刊(总第329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知学生博学识懂教育:做新时代合格的高校思政课教师
《教育导报》2019年第40期教师周刊(总第3297期) 导报二版

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倍感使命神圣、责任重大。

要做好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知学生。总书记说,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拔节孕穗”的最后关键阶段,更需要引导和栽培。可是,要引导和栽培他们,就必须深入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把握他们的身心特点。为此,思政课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联系沟通机制,通过微信群、微博等建立日常沟通方式,定期同辅导员、学生干部群体交流。针对课程内容,在课前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大学生存在的兴趣点、迷惑点,课上再开展讲解和讨论。要课前尽早到教室,以便有更多时间与学生交流。在每个班级选择3-5人重点交流,同他们成为好友,甚至互加微信。从微信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要热情待人,积极参与到任课班级所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取得学生的信任,为更好地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打下基础。

要做好思政课教师,还要博学识。办好思政课,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理深。面广,指的是要内容要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很多领域;学理深,是指在每个方面的课程内容都需要专业的知识。马克思的光辉著作《资本论》是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涉及知识面非常宽,体现了马克思在这些领域极深的造诣。这本巨著,马克思一共花了40年。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要像马克思一样,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坚守和“为人类未来而奋斗”的决心,认真阅读经典著作,刻苦学习知识,踏实开展调查研究,还要积极吸收全世界的文明成果的丰富养分,从历史的角度、国际的视野和人类的高度让这些养分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真理讲清楚,把理论讲透彻,让学生有获得感。

要做好思政课教师,还要懂教育。针对当前思政课堂存在的问题,习总书记提出了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在每个“相统一”中,都重点强调了后者。这也表明,思政课的学理性、知识性、批判性、多样性、主体性、实践性、启发性和隐性教育,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了深厚的学理,才能讲得理直气壮;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有了直面问题敢说敢讲的批判才会让世界更加真实,让课堂更有正气;有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才会事半功倍,提升教学效果;有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改变教师主导的“一言堂”,让课堂“活”起来;有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理论才会更加生动,才能让学生品尝到真理的甜味。有了启发性,才能启迪学生思想,让学生把头抬起来,坐到前排来,跟老师互动起来;有了隐性教育,才能让学生成长在更好的教育环境中,才会实现“5+2”>7。对于大学思政课教师而言,要想让思政课摆脱长期以来被误会的“洗脑”“说教”“灌输”等标签,还需要老师把自己当作活教材,以自己坚定的政治信仰、高尚的人格情操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思政课老师强大的正能量。

懂学生、懂学识、懂教育,积极对标“六个要”标准,才能成为合格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懂学生、懂学识、懂教育,才能上好思政课,让思政课真正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拔节孕穗”,成为以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