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40期教师周刊(总第3297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爱心让平凡人生闪光——记巴中市恩阳区柳林初级中学教师李友生
《教育导报》2019年第40期教师周刊(总第3297期) 导报四版

■张明(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91年

他高考失利回到家乡,接到原来教他的老师邀请,回到村小当起了“孩子王”。

2006年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编制,成为了一名正式教师,来到巴中市恩阳区柳林中学,任教至今。

2009年

他和妻子成立了“巴中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帮助数千名学子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2016年

李友生被四川省文明办评为“四川好人”,他的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凭着对教育的一腔热情和对学生的一颗爱心,李友生成为了家长眼中的好老师,妻子心里的好丈夫,众人口中的好心人。

“我的家人都做不到,而您却实实在在做到了”

从教27年来,李友生一直担任班主任。虽然班主任工作繁琐、忙碌,但李友生喜欢做班主任,因为班主任更能走近学生,和学生的情感更亲密。

2013级有个转学生晓晓(化名),半期考试时还考过第一名,然而一天,李友生发现晓晓双眼红肿,脑袋也耷拉着,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李友生立马把晓晓叫到办公室,询问详细情况。原来,晓晓父母离异,他被判给父亲抚养。晓晓无法接受这样的打击,开始沉迷网络,屡次深夜翻围墙,溜进网吧。无奈之下,李友生就给本地网吧老板打招呼,但多次被本地网吧拒之门外后,晓晓竟搭车到另一个乡镇上网。当李友生千辛万苦找到他时,他蓬头垢面地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李友生一言不发,拉着他进了一个面馆,让他先吃饭,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情景,李友生如鲠在喉。……

这次李友生没急于把他送到学校,而是带回了自己家,为他买衣、理发,让他以全新的形象回到学校。然而,晓晓又一次逃学了。3天后,派出所打电话让李友生去领人。这次李友生吸取教训,与晓晓形影不离,陪他上课、吃饭、睡觉。备课时,李友生还时不时请教晓晓,询问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晓晓的月考成绩有了提升,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次日,李友生在课本里发现一张浸满泪痕的纸条,上面写着:“李爸爸,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您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父亲般的关爱。我像一株暴风雨中的野草,被家庭抛弃到了荒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您添麻烦,您却默默承受,理解我、帮助我、开导我。我的家人都做不到,而您却实实在在做到了。李爸爸,您可知道,您在我逐渐黑暗的梦里出现,您让我慢慢变冷的心又充满湿热。”

看到此处,晶莹的泪珠溢满了李友生的眼眶。这是一个孩子内心最真切的呼喊。他觉得自己不过是别人更耐心一点,却收获了这样珍贵的礼物。

9个月,每天只睡5小时

2004年,李友生与张彦杰组建了家庭。张彦杰出身贫寒,从小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她想把这份爱传递下去。2009年11月,夫妻两人成立了“巴中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开展助学行动,帮扶了不少家境贫寒的孩子。

2010年7月,正当两人满怀信心地“打拼事业”的时候,一个噩耗传来——张彦杰被查出患有乳腺癌,更不幸的是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

李友生的收入不算丰厚,而且大部分工资都被他用来资助贫困学生。妻子患病后辞去了工作,家里所有的生活开销,以及妻子的治疗费用都由他一人来承担。妻子重病时,很多人觉得她没有希望了,劝李友生放弃,但“固执”的李友生一心只想让妻子好起来。

作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李友生不能失去工作,作为班主任,他也放心不下学生。于是,他白天上课,晚上10点多安顿好学生后,再从柳林赶到巴中,到医院后陪妻子说说话,鼓励她要坚强走下去。第二天早上天不亮,他就坐最早一班车赶回柳林。每次离开医院前,李友生都要拜托同房间的病友照顾下妻子。了解他的不容易后,医院的护士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照顾张彦杰。

就这样,李友生以平均每天5小时的睡眠时间“晚出早归”了9个多月,直到妻子转院到成都,最终病情好转返回家中。

“感恩您把父爱给了我和许多没有父母的孩子”

2013年5月18日,李友生带领“巴中爱心助学团队”助学志愿者开始了助学金发放。李友生班里的婷婷(化名)久久不愿离开,她怯怯地走到李友生面前,哽咽着说:“李老师,6月,我就中考了,这是我受助3年来最后一次领您为我找来的爱心款了,很想对您和师母说一声‘爸爸、妈妈,谢谢’!”顿时,在场队友皆泪光闪闪。

时间倒回到3年前,李友生在家访中了解到,婷婷8岁时父亲在沈阳务工病逝,母亲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她和弟弟只好跟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面对姐弟俩的学习用品、穿衣、生活等一系列问题,两位老人一脸的无奈与哀伤,正准备让婷婷辍学。

回到家里,李友生立即整理两个孩子的详细资料,向各个慈善机构发出求助信。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9月10日,“巴中爱心助学团队”联络群里一位名叫“叶子”的网友愿意将婷婷作为一对一长期助学对象。

目前,婷婷已从成都师范学院毕业,也成为了一名老师。2017年11月25日,李友生收到婷婷的一封信:“今天是感恩节,感恩您把父爱给了我和许多没有父母的孩子……想到这几年,您给了我不是父亲胜似父亲般的爱。我能从学习中等偏下,字写得歪歪扭扭,到考上了公费师范生,都是您一路鼓励我拼搏。这一生,能有您成为我的‘爸爸’,是我此生的幸运。……”

在巴中,像婷婷一样对李友生夫妻心怀感恩的学生还有很多。“巴中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起初就只有夫妻二人,后期逐渐发展到30人,2010年因妻子身患癌症而负债累累,经济上再也无能为力。他们通过微博等形式,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到团队里来,启动了“一对一品质助学·十年千人计划”志愿服务项目,以“帮助一个孩子,成就一个幸福家庭”为口号,重点对秦巴山区在校孤儿、事实孤儿、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单亲孩子、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救助,直至大学毕业。

目前,“巴中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志愿者已发展到500多人,上海、北京、江苏资助人团队集全国各地固定资助人1380人,长期一对一帮助了1148名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3000多万元,目前,一对一资助的贫困儿童先后有400人参加高考(另748人将陆续参加高考),320人上本科线。对接深圳“壹基金”等12个省内外民间慈善组织,帮助了上万名巴中的贫困留守学生。不论风吹雨打、寒来暑往,每周末,李友生夫妻俩的身影总会出现在贫困生的家中,崎岖的山路上留下了他们坚实的脚印。

2019年3月,“一对一品质助学·十年千人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在由中央宣传部、文明办等16个单位联合评选的2018年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中荣获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身教重于言教,李友生用凡人善行践行了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