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46期家教周刊(总第330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跳”出精彩人生
《教育导报》2019年第46期家教周刊(总第3303期) 导报二版

■记者 吴宇婷

“一开始成立啦啦操队只是为了排练节目,没承想,这一批孩子肯吃苦,学习能力强,舞台经验越来越成熟,节目也越来越优秀。”2017“亚洲杯”运动舞蹈大赛选拔赛一等奖、2018“中国体育彩票杯”成都市校园啦啦操总决赛一等奖、四川省学生运动舞蹈联赛总决赛一等奖……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啦啦操队成立2年来,收获了诸多奖项。教练赵林静说,啦啦操队的成立是一次“无心插柳柳成荫”。这支12人的啦啦操队如何成为了一匹“黑马”?荣耀背后又藏着哪些酸甜苦辣?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矛盾

学业和兴趣如何兼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的节目在台上一时光鲜,台下却需要表演者付出日日夜夜的辛苦与汗水,科华中路小学啦啦操队的队员们也不例外。

作为小学高段学生,兴趣与学习如何平衡?队员冷洁的办法是“做加法”。“如果不能放弃兴趣,那就在学习的基础上做‘加法’,将两件事都做好。”

自从加入啦啦操队,冷洁完成作业的时间从晚上8点顺延到10点。“学校4点放学,日常训练5点结束。吃完饭后开始写作业,全部完成后就很晚了。”如果日常训练与课外英语兴趣班有冲突,训练就暂停一天,第二天再抽空将落下的训练内容补上。“啦啦操是一个团体项目,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而耽误整体进度。”她说。

队员葛佳欣也在努力做着“学习+兴趣”的加法,葛爸爸在她四年级时就做了一系列“小升初”规划,要求她课余时间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加强版”练习,巩固知识。忙完训练、家务活、作业,躺在床上常常已经晚上10点以后了。“想到团队里每个人都在坚持,就不愿放弃。”她说。

辛苦不是嘴上随便一说,落实到训练中,非常具体,尤其比赛前期。队员杨梦茹回忆,比赛前会有为期一个月的加强训练,大家利用中午、晚上的空档排练。“啦啦操对团队的配合度要求很高,每次训练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培养默契,如果一个人跳不好,整个团队都要陪着不断练习。”

虽然辛苦是常事,但团队里没人想过放弃。“当你习惯了这种忙碌的节奏,就不会觉得特别辛苦。”葛佳欣说。

 

挑战

每个亮眼动作都需要勇气

高难度动作是啦啦操的“重头戏”,也是孩子们训练时最吃苦的部分。冷洁回忆,团队第一次参赛时就选择了一个较难的动作:拿着花环侧手翻。

“舞蹈课上也学过侧手翻,但啦啦操需要我们拿着花环的同时侧手翻,增加了难度。”她介绍,侧手翻时,必须张开手掌撑地,给予身体支撑,花环顺势压在手掌底下,起身时要迅速抓起花环,完成动作。“每次练习时,都担心花环会脱落,掉在地上。”

托举对于队员胡韵晗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训练时,她需要将另一名同学托举起来,支撑着上方同学伸直双腿,完成一系列动作。“一开始我的力量不够,两个人总是摔跤。”她说。

赵林静在设计高难度动作时也十分花心思。她举例,一次,在啦啦操节目的开头,她设计了一个孩子空中跳跃,以劈叉姿势落地,再由5个孩子伸手接住的一系列动作。“排练时,首先要考虑哪个孩子具备劈叉的能力,然后,寻找她信任的人,还要判断这些孩子的手部力量是否足以完成动作。”赵林静说,每次安排队形时,她都会先询问孩子们的意见,以她们的感受为主进行调整。在赵林静看来,孩子的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

高难度动作与良好的团队默契让科华中路小学啦啦操队在第一场校外比赛中就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当天,学校体育组的老师都来到比赛现场为孩子们庆贺。

“好名次是动力,也是压力,以后,同学和老师对我们的期待肯定更高。”冷洁笑着说。但她对未来还是信心满满,因为她相信,团结力量大!

 

收获

Get了新技能,结识了新朋友

加入啦啦操队前,冷洁在学习民族舞,舞蹈老师要求她动作要有灵动性,肢体要柔软,“柔美”是她对舞蹈的最初印象。加入啦啦操队之后,她发现,原来舞蹈也可以很有力量。

“啦啦操队的每一个动作都要有力度,尤其是定格动作,要像‘木头’一样,找准角度,保持队伍的整齐度和动作的完整性。”冷洁常感慨,啦啦操的动作更难,但通过啦啦操队的训练,她觉得自己更有能量了。

队员邓茜予则用一个曲线图来形容啦啦操带给自己的变化,“如果用曲线来形容我的小学生活,那么,一年级到四年级之间曲线是平缓上升的,从四年级加入啦啦操队开始,曲线则急速上升,因为它让我的课余生活更充实、更快乐,也让我收获了许多舞台经验。”邓茜予说,加入啦啦操队是她小学阶段最好的决定。

队员何诗琪的收获则是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队员来自不同的班级,此前,彼此并不认识,我们因为相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共同训练、参赛、获奖,共同成长。即使以后毕业了,大家还是会想起那些汗流浃背的夏天,想要偷懒的下午,以及获奖时的喜极而泣,这些记忆难能可贵,也让我们的感情更加深厚。”

作为啦啦队的教练,赵林静看着这些孩子的舞蹈经验从无到有,非常感慨。“啦啦操和其他舞蹈不太一样,所以,一些孩子虽然有舞蹈基础,但并不适用于啦啦操。通过这两年的训练,以及几次参加比赛的经验,这些孩子对啦啦操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甚至可以独当一面,为自己的班级编排啦啦操舞蹈,她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也为学校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赵林静介绍,受首批啦啦操队员的影响,如今,更多学生愿意加入其中,今年,啦啦操队扩大到100人,啦啦操也成为学校的特色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