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47期教师周刊(总第3304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温元凯:教师是一个跨界的职业
《教育导报》2019年第47期教师周刊(总第3304期) 导报四版

■本报记者夏应霞文/图

3月29日上午,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多功能厅座无虚席,由成都市教育局主管、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承办的2019年第1场暨第70期“文翁大讲堂”邀请到经济学家、化学家温元凯,作“全球金融前瞻和中国经济新格局”的专题报告。

现年73岁的温元凯正是1977年在中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向邓小平提出恢复高考和开放出国留学制度的建议之人。1984年,他的专著《中国的大趋势》给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很大的冲击。上世纪90年代,温元凯决定跨界转行,走上金融研究之路,成为了知名的经济学家,并创建了南洋林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他曾先后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主任、安徽省教委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温元凯从化学家到经济学家的独特的经历和精彩报告,让参加报告会的成都各县(区市)、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遂宁市、内江市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等1300余人获益匪浅。报告会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温元凯,请他聊一聊对教育的看法。

一个座谈会,改变中国

温元凯回忆,1977年,31岁的他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普通助教。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中央办公厅打来的一个电话,通知他参加8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

他一拿到会议资料,一看,发现大部分是中国教育界、科技界的元老:北京大学的周培源、清华大学的何东昌、南开大学的杨石先、复旦大学的苏步青、中国科学院的童第周、周光召等。他是唯一的40岁以下的代表。

会议上,苏步青在发言中说,自己有一个数学研究组,有18名中青年教师、副教授、教授,但是这些人全部被下放了,我一个光杆司令怎么做研究啊?邓小平当即表态,把苏步青的助手全都调回来。

座谈会开到第三天,讨论到高校招生制度,当时高校招生的十六字方针——“自愿报名、基层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立即成了讨论的热点。年轻的温元凯举手插话说:“当前大学最重要的是恢复高考,我提16个字方针:‘自愿报考、领导批准、严格考试、择优录取’。”邓小平听完温元凯的发言,马上对他说:“温元凯,至少采纳你四分之三。”邓小平说的第二句话是:‘领导批准’可以拿掉。”

温元凯说:“邓小平很厉害,马上就收回当年推荐上大学的文件,说:‘我们推迟几个月,今年恢复高考,否则我们又耽误一代人。’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邓小平讲完这句话,表完这个态,我们人民大会堂所有参加这个会议的代表,连人民大会堂端水的年轻女孩子都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鼓掌了整整5分钟。我们这些人清楚地知道——中国一个新时代到来了。”

当前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

高考制度已经恢复了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进行了40年。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教育又面临怎样的巨大变革呢?

温元凯指出,中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转型将集中在大消费、大健康、大教育、大金融、共享经济、创新经济等领域,中国经济正在形成新的增长动力。中国老百姓的家庭财富和国家财富同步出现惊人的增长。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包括教育,都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但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仍然不尽如人意,面对大健康、大教育时代的到来,要进一步致富,无论是政府的领导、企业家,还是普通的老百姓、教育者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在采访中,温元凯告诉记者,教师职业在过去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当前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中国教育体制面临挑战,必须摆脱过去应试教育的藩篱,从单纯传授知识、学习知识的模式中转变过来,将来的人不是掌握多少知识的问题,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技能的革新。

温元凯说,目前看来,中国教育在世界上是后进的,但体量很大。着眼全世界,先进的教育都已经更换了赛场,而我国还在旧的、应试教育的赛道上狂奔。“这也是很多人对东亚教育体制的评价。”

“现在世界上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探讨:300年后,学校会不会消亡?”温元凯举了一个例子,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支持高中生王熙乔创办“探月学院”。王熙乔高中毕业时,获得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合办的天体物理系的录取,却决定休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创新中。王熙乔发现,要解决目前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必须重构学校体系,而不是改变其中的某一环节。他和团队把在北大附中校内开辟的高中生兴趣实践社区“登月舱”开放给全市高中生,探月学院于2019年正式招生。

温元凯说,王熙乔的“探月学院”的创意应该来自美国可汗学院。可汗学院创始人萨尔曼·可汗,自小课业优异,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双修数学和电机电脑工程。他创立了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将有关数学、历史、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等科目的内容利用视频的形式进行免费授课,以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

可汗学院的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师的教学视频,向世界各地的人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该项目由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讲授的在线视频课程开始,迅速向周围蔓延,并从家庭走进了学校,被认为正打开“未来教育”的曙光。

温元凯说,教育界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他研究后发现犹太人占诺贝尔奖得主的35%,而犹太人只占全世界人口的0.2%。犹太人非常重视教育,砸锅卖铁也要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大学。大学者,大师集成也。他希望中国建成全球著名的实验室、学术中心乃至学派。

他非常认可对于新型学校的探索,学校再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现在的导师制、项目制、STEAM教育实训等,就是让学生边探索、边学习、边成长。

未来教师会有怎样的职业门槛

温元凯特别强调:教师不是传授知识、培养兴趣为主的工作,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人的特长、天赋得到发挥。他研究了获得诺贝尔奖的626位自然科学家后发现,成功的科学家都是从小对某一方面有强烈的兴趣,不是靠死读书,更不是靠应付考试而获得的成功。

现在,互联网上什么都有,比如各类TED演讲,就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资源,农村的孩子也能在网上免费获得。据说,美国百分之六七十的中小学教师会在课堂上放可汗学院的教学课。

“将来的老师,讲知识的分量大大减少。要把很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杰出的人物。”温元凯介绍,目前,排名靠前的大学对考试成绩的考察只占60%,更多的倾向于考察学生的领导力、创新精神、慈善心、社团活动、发明创造的潜力。

“我们要提升农村教师的水平和条件差地区学生的能力,就得通过移动互联网。”温元凯介绍,他计划进入短视频课领域,尝试将复杂的化学课变为5分钟轻松学化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比如化学老师不能就化学讲化学,要富含趣味性地讲。“在抖音、快手,15秒,不感兴趣马上就关了。现在70多岁了,我也向年轻人学习,要上抖音。”

在报告会上,温元凯博闻强识、文史兼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他深厚的知识积累并非来自于家庭,而是完全依靠自学,成为了化学家、经济学家。在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读书时,温元凯就迷上了图书馆。初中时,他去当地图书馆当义务借书员,每星期两次在图书馆劳动,然后借两本书回家读。

“一个人的职业不是永远,孙中山、鲁迅都是跨界发展的例子。”温元凯认为,自己跨界发展的动力、动机来自“追求自我的最大实现”。他从一名化学家走到华尔街,凭着的其实是一种家国情怀。“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只把教师职业作为养家糊口、混一口饭吃的工作,是失败的。一个没有理想的教师,又怎么能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家国情怀,怎么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温元凯发问:“2049年的中国教育会怎么样?”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共同努力回答,但是创新、创造是温元凯的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