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50期家教周刊(总第330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长的“境界”
向颖
七日谈《教育导报》2019年第50期家教周刊(总第3307期) 导报一版

家长的“境界”

向颖

霍启刚在微博晒出与郭晶晶带着孩子一起体验插秧的照片,一家三口下到田间,挽起裤脚,双手沾泥,插秧、劳作。他配文:“现在的孩子们成长在幸福的时代,没饿过肚子,挑食和浪费变成了习惯,他们更需要知道食物从哪儿来,学会珍惜,学会知足!”

一位朋友感慨,真正的贵族,精神世界很富足,言传身教做得很好。一些人暴富后,为了炫耀也好,为了过“贵族生活”也罢,让孩子学高尔夫、学马术,怎么小资怎么来。而另一些,为了延续奋斗的基因,选择让孩子回到田野、回归烟火,让孩子去寻找生活的真谛,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精神洗礼。富,看钱包;贵,看境界。我深表认同。

有篇很火的文章叫《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里面谈及有关阶级差异的问题时总结道:“除了硬实力(资源)的分配不均,更关键的是软实力(观念)的高低不一。”高富帅们赢的何止是钱包呀,更是耳濡目染下的视野与格局。

如果家中一派“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文化气息,在这种氛围中长大,孩子自然会认为,关心社会、看书品乐、礼貌上进,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平常的事情。

有一本书叫《我们的孩子》,采访了107个美国家庭、翻遍近几十年美国社会的各种统计资料。书中,富人对孩子可谓真正地“精心栽培”。他们很早就意识到,要提前将自己的优势传授给孩子,还很注重发掘孩子自身的兴趣和优势,有意识地让孩子接触不同的领域。这些家长不只考虑孩子当下的学习成绩,更多地是考虑孩子的将来发展,追求最大发挥孩子的潜能。稍次一点,则是在孩子的兴趣、传统教育与社会所需人才几方面,建立一个平衡点。再次之,孩子为了当下的考试而学习,不太顾及更长远的发展。

最后一种情况是不是当下中国大部分学生接受的教育呢?或许正是这种下不得地的“教育”,导致了中国年轻一代的一些通病:基本礼貌、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还一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

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过一生?家长们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最终未必大富大贵,孩子能找到属于自己价值观的幸福,就很难得了。

学习依然是跨越阶级局限的必经之路,但若想把“勤奋”化为成就,还是离不开兴趣的指引与成人的鼓励。除了钱,爸爸妈妈能留给孩子未来最好的护身符,就是一颗乐观、坚毅、从容的心。我相信,对生活充满热爱,胸中有他人,敢于尝试的孩子会有更多的“好运”。

而父母的眼界就是孩子的边界,在这个信息时代,即使生活不够富足,你依旧可以在孩子面前少一些抱怨和计较,少一些压迫和功利,引导孩子阅读广泛的书籍,结交不同的朋友,来丰富孩子的视野与格局。

细细想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资讯过分丰沛,精神与价值却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挣扎在一个技术手段不断革新,目的和意义却悄然消逝的年代,无论家长,还是孩子,都缺乏灵魂上与知识上的引导者。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臣服于社会生存压力之下,叫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