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51期教师周刊(总第330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让名著陪伴自己成长
《教育导报》2019年第51期教师周刊(总第3308期) 导报一版

成都市教科院

程一凡

编者按

普希金曾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名著作为书籍的重要内容,自然影响广泛而深远。在这个普遍认同读书价值的时代,名著是经历过历史沉淀和岁月淘洗出来的精华,是人的精神营养品,已然成为共识。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重申阅读名著的价值和意义,并克服现实障碍,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该怎么做?本报特约请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人教版课程标准中学语文实验教材培训团专家程一凡就此问题撰文,阐释阅读名著的价值及意义,指引师生与名著为伴、一起成长。

阅读名著的价值及意义

阅读名著的价值和意义很多,下面仅摘其要而言之。

——阅读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丰富人文底蕴。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顾之川先生认为:“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为受教育者打开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创新、实践。”这里强调了“语文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名著阅读,就是拓展了一个“广阔的认知空间”,有助于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为人生奠基。

——阅读名著,让人懂得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多么励志的话!读后会让人更加明白了为什么而活着,该怎样活着。

——阅读名著能提高一个人的品位,提升审美能力。

——阅读名著能丰富我们的语言,积累言语经验。

——阅读名著有助于养成阅读习惯,感受书香魅力,陶冶审美情趣,促进精神发育,提升思维品质,传承经典文化。

这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

阅读名著的价值很多,恕不一一说来。这已说明,名著阅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读书有着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名著阅读是重要内容,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更是直接要求阅读12本名著。要真正达到课标和教材对名著的要求,必须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中落实。

这一切说明,这个时代不仅要读名著,而且要认真读名著。既然名著阅读具有重要价值,那么现实阅读名著的状况又怎样呢?

阅读名著的现状和四个现实障碍

名著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但现状不容乐观:

在教育层面:教师要求学生阅读名著,偶有指导,但是没有阅读的整体规划和系统的推进路径,没有阅读的监控措施。实际上,学生的名著阅读流于表面和形式。

在市场层面:阅读名著简缩本泛滥。这种阅读远离了文本,没有真实地阅读原文,感受不到原汁原味,不能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受众层面:没有方法指导下的随意性阅读流行。这是一种放任性的阅读,学生自己愿读就读,不读也没有谁管,导致名著阅读成了一句空话。

以上三种现实导致了课堂上,名著阅读缺失,课下,名著阅读成了“看不见的战线”,名著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更多成了摆设、成了点缀。这一现状与课标要求相差甚远。几年下来,学生没能较好地完成课标和教材对名著的阅读任务,学生的阅读积淀和阅读素养没得到应有的提升。这一现状,不能不引起重视。

名著阅读开展不好,效果不佳,有一定的原因。影响名著阅读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客观障碍

一是距离障碍。有的名著久远,所写的人、事、社会生活远离现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经历和现有的知识积累有距离感,感到陌生。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特有的行为、所生活的环境、人际关系与现实学生感受到的不一样,他们可能认为这样的人和生活不是真实的。这是时间距离带来的阅读障碍。

二是理解障碍。学生对名著所写内容,如生活习性、生活状况、生存环境感到陌生,无法用现在的观念、思想去解释和理解。有的外国名著,在写法上、表达的主题与国内名著有距离,与学生学习的知识有距离,不好理解。学生在阅读中产生不了共鸣,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认识障碍

因为基于有的学生功利性的学习,他们认为名著阅读只会浪费有限的时间,认为阅读名著作用不大,尤其是对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反而额外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因此,阅读名著意义不大,主动阅读名著的行为就大大减少。

家长的片面认识不支持名著阅读。有的家长对名著阅读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名著阅读花的时间不值,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从内心和行为上不支持学生的名著阅读。

有的教师对名著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虽然主观上认为阅读名著有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但是认为花较多的时间阅读,会影响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因此,具体行为上并不积极主动地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三)路径障碍

阅读的路径不畅通,没有恰当的路径保障,即使是美好的愿望也往往因为没有好的实施路径而无法实现。面对名著,学生如何去读?如何真正走进名著?教师如何去引导?如何有效地引导?缺少一种有效的路径和方法,致使名著阅读无法有效地推进。

(四)时间障碍

客观上,学习任务重与时间紧的矛盾突出,缺少时间的保证。

面对这样的现状和名著阅读的障碍,怎么办?这就需要教师去引领。

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的六大关键

针对名著阅读的现状和障碍,在我看来,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有六大关键问题需要认识。

关键一:摆正名著的位置。

把名著放到课程的高度。名著阅读是一种高品位的阅读,要将这种高品位的阅读效果加以彰显,就应将其置于课程的位置,让名著阅读走进课堂,让学生亲近名著,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中感受名著的魅力。

关键二:树立阅读名著的行为观。

我们提倡名著整本书阅读,而不是零敲碎打式的阅读;提倡真实情景的阅读,而不是虚假的花样式阅读;立足于细读研读,而不是走马观花式阅读;立足于方法引领下的阅读,而不是瞎子摸象式的阅读;立足于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式阅读,而不是隔空喊话式阅读。立足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阅读,而不是随意性的阅读;立足于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阅读,而不是应景式的阅读;立足于学生终身有用的阅读,而不是短期的功利性阅读。这样的阅读理念,才不会让名著阅读迷失方向。

关键三:消除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只有消除了对学生的距离感,产生了内在的阅读需求,才可能进行主动的阅读,进而体现有效阅读,让学生愿读、乐读。比如,名著《海底两万里》,这是一部独特的科幻小说,怎样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用这样引入:“假如你从未亲历海洋世界,有一天,你偶然得到了这样的机会,能够在海平面以下数十米,乃至数百米,甚至一万六千米的深度遨游,你的心情会如何?你期待邂逅些什么?”借助亲切和诱人的话语,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关键四:让学生走进名著展示的丰富世界,开阔其视界,丰富其阅历,消除距离障碍。

一本名著就是一个世界,一本名著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要让学生明确,名著中虽有我们不熟悉的人事物,有我们陌生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但却可以透过这些,让我们有限的人生阅历去感受更为广阔或较为久远的人事物,去理解其时代环境,用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体验去想象、感受。比如读《水浒传》,让学生了解了那个时候的社会状况。这样,学生的认识就更加丰富,思考的视野就更有宽度。

关键五:对名著阅读要有整体的规划,合理地安排时间。按周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明确课时,让名著成为课文的一部分,消除学习任务重和时间紧的矛盾。

关键六:搭建阅读的支架,给以方法上的引领。

梁漱溟先生说,学问贵得其要。名著阅读也应“得其要”,明其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名著特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灵活运用跳读、浏览、粗读、精读、细读、品读等方式进行阅读:通过不同的课型,即导读课(激趣课)、批读课、研读课、成果分享课等,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批读,如何进行研读,如何进行比读,真正让学生走进名著、理解名著、读懂名著。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发现,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傅庚生在《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说:“创作者之深情,渗透于作品中,出其至诚,映现于文字。欣赏之者,亦宜细细咀嚼,然后乃可得之。”让学生在“咀嚼”中收获,在把玩中感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老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借助自己现有的阅读知识和阅读经验,在阅读中获得“自己”的发现,获得个体的体验,在阅读体验的不断深入中,在感悟和领会方法中,形成自己的阅读名著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消除学生对名著的理解障碍。

著名作家莫言说:“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乐于读书的好习惯也需要“养”,学生阅读名著同样需要“养”,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地“养”,要有目的地培养。

要营造名著阅读的氛围,与家长共读名著。增强名著阅读的效果,让家长明白,阅读名著,不仅不会影响学生学习,反而会提升阅读能力,消除家长认为阅读名著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的误解,用诚心和实效获得家长对孩子进行名著阅读的重视和认同。用浓浓的读书氛围,感染家长,促进学生与家长共读名著,共话名著。

读书是一辈子修炼的需要,阅读名著是自我成长的需要。让我们与名著为伴,一起成长。

本期话题:3版——

“整本书阅读”让名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