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52期新闻周刊(总第3309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古蔺县:扶贫先扶智 教育“铲穷根”
《教育导报》2019年第52期新闻周刊(总第3309期) 导报四版

■王伟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学生。近年来,头戴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古蔺县,把发展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将教育事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着力推进基础教育发展工程、控辍保学工程、学生资助工程等,从“起跑线”上扶起学生,点燃脱贫“精神火种”,让教育成为“脱贫致富”的长远抓手。

改善办学条件,最美建筑是学校

“娃娃在家门口就可以读好学校,哪个还想把娃娃送出去呢。”日前,全省脱贫摘帽暨就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古蔺县太平镇观摩点上,一位家长的话引起了围观群众的共鸣。

诞生于1930年的太平小学,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战役——太平古镇内唯一的一所小学校。历经百年沧桑积淀,学校文化底蕴厚重、独具特色。但是,久经岁月的冲刷也让这所学校急需新建。2016年,老区人民日思夜盼的太平小学新建工程破土动工。古蔺县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征地50余亩,整体迁建太平小学,开启了这所红色学校的新征程。如今的太平小学建筑面积达1 .8万余平方米,图书室、计算机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等硬件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现代化的教学楼成为了古镇最美丽的风景,各功能室穿行着孩子探究的身影,多媒体教室打开了农村娃的眼界。

太平小学的变化,仅是古蔺城乡学校的一个缩影。同太平小学一样,古蔺县26个乡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达到了“标准中心校”水平,这得益于国家教育扶贫和全面改薄项目的大力实施。

“改善办学条件是最基本的教育民生,近年来,整个古蔺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王鑫介绍,近5年,全县累计投入教育经费28 .24亿元,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1993套;新建3所城区中小学校,增加学位7000多个;新建4所乡镇学校,改扩建58所乡镇学校,农村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和生均运动场馆面积均达到省定标准,从根本上补齐了城乡学校基础短板;在“软环境”打造上,按照“一校一品一特”办学思路,广泛开展校园美化、绿化、净化“三化”工程,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同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实现了“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雅的环境是校园”。

上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老师来了,教我读书书……”。看到前来送教的老师,护家镇残疾儿童小飞(化名)立即挣脱妈妈的怀抱欲来迎接,小脸上露出了笑容。小飞家住护家镇农村,由于脑瘫导致脸部和全身扭曲,说话困难,身形瘦弱,不能到校正常读书,在送教老师的引导下,现在能读会算。

“教育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古蔺县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丁勇介绍,在古蔺县,确保每一个孩子完整接受义务教育已成为一种共识。像小飞一样因残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古蔺县全部开展了送教上门服务。“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生上学而致贫,是教育扶贫工作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古蔺县构建起了县长、局长、乡(镇)长、校长、村长、家长控辍保学责任体系,强化联保联控,通过学籍系统查询、入户核实等方式,建立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信息台账,开展动态监测。广泛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送教上门”等活动摸排劝返,爱心帮扶,立体推动控辍保学,保证每个贫困、残疾、留守、随迁子女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教育。

精准资助,人人都有学上

教育扶贫关键在于提供“造血”能力,扶贫进程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子女选择了就读中职学校,随之而来的经济压力也困扰着贫困户。

2016年秋,古蔺县与国家开发银行对接,在全国率先实施中职学生助学贷款工作,中职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缓解了大多数贫困学生家庭压力。桂花乡罗江村学生家长罗国平至今心怀感激,“当时家庭变故,十分困难,孩子差点退学。学校了解情况后,免除了全部学费,每学期还补助生活费,指导申请‘雨露计划’,孩子考上大学后,从银行贷了贴息贷款,在到大学报到前,还送来了路费。……”

“让每一个贫困学子都得放心上学、安心读书,教育资助功不可没。”古蔺县学生资助中心主任徐德说。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古蔺县强化贫困学生入学保障,全面落实寄宿制生活补助、困难学生资助、“三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帮扶政策。5年来,累计资助贫困学生30 .64万人次,实现贫困学生学前至高等教育资助“零遗漏”。

“互联网+”,城乡教育差距缩小

茅溪镇茅溪小学是距古蔺县城最远的乡镇中心校,配备齐全的功能室,让在这里上学的孩子们享受到了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在茅溪小学,老师李飞正在通过共享课堂进行教学。“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同堂上课,发生思维碰撞,课堂教学生动、形象,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李飞难掩内心的激动,课后兴高采烈地说道。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近年来,古蔺县以“互联网+教育”为载体,积极探索“应用驱动,市场融合”的信息化之路,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应用”模式,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实施共享课堂建设,创新性解决了信息化资金投入大、维护难的问题,走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市场换取信息化服务的新路子,推动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共享课堂”打破了学校之间无形的“围墙”和地域限制,让偏远学校的学生也可得到优秀教师的指导,解决了因教学点英语、音乐等学科教师不专业的问题。如今,全县上万名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城区、乃至南京、浙江等学校的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