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5期(总第298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野地里的青草香
——读《野草离离》
■孙东宁
《教育导报》2016年第85期(总第2982期) 导报四版

寻常夜晚,翻开王辰所著的《野草离离——角落中的绿色诗篇》,这本连接着历史与文学的“格物小事记”,让我突然感觉自己就如误闯森林的爱丽丝,从初访的过客到对野草兴茂蓬发的至深体悟,就不可自拔地喜欢了。

书中所述野草有30种,作者以考证其名字由来为主线,用中国古代博物学的眼光,从生态和文化两方面的视角去诠释它们,引述与它们相关的历史、诗词歌赋以及民间故事,钩沉出一系列人类与野草的典故。王辰将它们的名字、食用、流变,以及与它们的交集等结合起来,于是,野草的芳香与风雅、传统美感和现代情调,幽幽微微地从其字里行间淡然释出,让我们忍不住惊叹,这不起眼的野草背后,原来还有如此丰饶美丽的科普知识,有如此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也便跃然书间,让人回味不已。

书中每章起首,是一幅张瑜先生手绘的配图,翻开下页,则附有高清晰的摄影图片,图说其种属及花叶性状,描摹山野的深细交错和野草安静的质地,四色图文相配,真是再相融不过了。

《白茅》中,王辰由东汉孙权之父孙坚出生之前说起,言起孙夫人被赠予白茅一束,预言得此吉物,必生才雄之子,之后延续到其儿孙权称帝,孙坚追封为武烈皇帝,这个将白茅谓之神草神话便丰满完美起来。作者细述,白茅自先秦便谓之高洁吉祥之物,其性怀柔,其色无污,用之包裹祭祀之物,亦用之缩酒,《周礼》之中,我们熟知的技不如人甘拜下风的“小巫见大巫”,说的便是巫师以白茅做器,小巫见大巫时,将手中白茅弃之于地。而在《诗经》之中,“野有死麕,白茅包之”白茅象征爱情,“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形容如初生白茅般美好怡人的少女,《卫风·硕人》之中,更有“手如柔荑”之词,以嫩茅喻玉手。自齐景公时柏常骞为奉承君王,谎称以白茅祈福,写至繁缛礼仪渐渐没落,白茅沦落以至《离骚》之中“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芳香之草变成寻常白茅,君王的君子换作了势利之徒。而无论人们如何定位白茅,白茅的实用却是有目共睹,铺盖房顶以成茅屋,为社会底层穷鄙的人们遮风挡雨。

还有“藜”,也就是今日我们所称的“灰灰菜”,被围困的孔子曾欣欣然喝着“藜藿”汤讲经诵歌;古人曾将“藜藿”与“膏粱”分别指代贫贱与富贵;也将老去的“藜”做成“藜杖”。而作者,却惦念着幼时用灰灰菜包出饺子的美味,也亲历分别,身边的藜并非一种,统称作“藜”,却又各各不同。

苍耳、薄荷、荠菜、浮萍、水芹……水生的、陆长的;可食的、药用的;直立的、蔓缠的,作者笔下,草木无所不在,每一株都是它自己,都有其特殊的个性。野草厚众生,而人们对野草,也是利用中自有尊重。岁序更迭,每一株,又都寄托着千古人民的游思。

野草的定义取决于人类看待它们的方式。草木生灵有情,这部书中,作者妙笔点绘,这些生生不息的青草吟唱着三千年的荒野长歌一路迤逦而来,融入生活,沉入记忆,赋予了灵魂,也还原了它们本有的丰饶与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