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59期家教周刊(总第3316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欲为“好老师”,先为“好学生”
——写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魏红翎
《教育导报》2019年第59期家教周刊(总第3316期) 导报一版

欲为“好老师”,先为“好学生”

——写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魏红翎

母亲是首席老师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中国传统蒙学读本《三字经》中第一个出现的人物是一位女性,那就是孟母。“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说明即便在女性地位普遍较低的时代,先贤们也格外强调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这个传统可谓影响深远。我们今天去看胡适、老舍等先生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依然会被他们的母亲所感动,敬意油然而生。正如老舍所言:“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在家庭中,母亲承担着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她们对孩子的作用、影响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从某个角度而言,她们决定着孩子一生的发展,深刻影响着这个家庭的兴衰荣辱。

因而,古今中外,无数哲人、思想家、教育家都特别重视母亲对于家庭、社会的意义。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亚里士多德便说:“必须有优良的妇孺,才会造就优良的城邦。”据说,母亲节最早就是发源于古希腊。而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更是广为人知:“家庭是孩子的母育学校,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也是终身的教师,母亲教育修养的重要性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

母亲面临的危机

毋庸置疑,母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而伟大的,她往往成为无私、温暖、奉献的代名词。因而当“北大学生弑母案”浮出水面时,公众才会震惊、错愕,如坠深渊。更可怕的是,这并非首例,近年来,类似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撕扯着大众敏感的神经。我们不禁要问:“本来是人间最亲密温馨的母子关系,到底怎么了?”

如果说这类案例确实相当极端的话,那么,不妨再来看一件令很多父母如鲠在喉的事件。10多年前,某知名网站上成立了一个讨论小组,名为“父母皆祸害”,其成员一度达10余万人。从小组的名称上,也大致能猜到他们讨论的内容。确实如此,这群年轻人在一起痛陈伤心史,抱团取暖。10余万,不是一个小数目,折射出当下家庭教育的痛楚。不过,唯一令人稍感安慰的是,这些年轻人在创建宣言中强调:“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由此可见,子女们已经开始在反思家庭教育的危机,那么,我们的家长,尤其是母亲们意识到问题了么?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成为一位合格乃至优秀的母亲呢?

好母亲需要培养

母亲是需要学习的。原腾讯副总裁吴军曾经感慨:“比起管理大型企业而言,做父亲的难度要大得多。”这句话其实也适用于母亲,并且难度应该更大。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低估或无视这种困难性,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种天生的本事,好像有了孩子后自然而然就会了。长期从事母亲教育的学者王东华在《发现母亲》一书中指出:“目前,很多母亲还是‘自然母亲’,即凭着感觉、本能来教育孩子,完全没有教育子女的经验。”我们知道,很多职业都需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考取资格证,才能上岗,然而,唯独对母亲——这种难度系数极高的工作,却很少有人问自己:我准备好了么?这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认真思考、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当一位女性成为母亲后,一种全新的生活在她面前展开了。她会面对许多困惑、难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驾轻就熟,适应新的角色。而这种学习应当是全方位、系统的,既包含母亲自己身心的调试、修养的提升,更包含对儿童、少年、青年的生理以及心理发展变化的认知,对教育观念、方式的了解、把握等等,不一而足。

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不无夸张地表示:“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孩子的养育和造就。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未来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

其身正,不令而行。母亲和子女朝夕相处,其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很难想象母亲贪图享乐、无所事事、沉迷游戏,孩子却能认真读书、勤奋学习;母亲三观不正,孩子却能健康成长、积极向上……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的问题,根源主要在家庭,看看家长的情形,也就明白孩子为何是这样了。因此,对于母亲而言,首先需要做好你自己,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拥有良好的品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小孩的榜样。当然,这需要自律。

母亲需要放手。这涉及到母亲如何看待她与子女的关系,是把子女看作私有财产呢?还是和自己平等、拥有独立性的个体呢?这对于很多中国母亲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她们常常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前者。由此往往陷入两种子女教育的误区:一种可以称为母鸡式的管理。就是什么都管,严格要求小孩必须按照自己的意图、方式行事,事无巨细,全包全揽。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小孩,很难真正长大,往往成为非常可悲的巨婴。他们中间有的即便大学毕业,却依然极度依赖母亲,很难应对来自工作、婚姻的复杂挑战。在这方面,不能不说,动物有的时候反而更清醒:当小动物断奶后,其母亲往往会赶走它们,让它们自己去生存。这似乎看起来有点冷酷,但恰恰体现了一种智慧。

第二种可称为望子成龙式。不少家长总是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给子女太多压力。他们往往不自觉地把小孩当成学习机器,似乎可以一年365天连轴转,上课、作业、考试、比赛,成为孩子们生活的全部。前不久,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显示:近70%的少儿睡眠不足。现在一些小学生居然盼望着“早点退休”,想想真的非常悲哀。当然,家长这样做,也有种种不得已,但确实需要提醒自己克制。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英国心理学家克莱尔的话发人深思: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如果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母亲们应逐渐学会放手,将自由成长的空间还给孩子。

        建立家庭规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那么,这所学校应有一定的规范。过去传统社会讲家规、家训、家教,其中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然而由于这些传统的丢失,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今天一些家庭的失范。作为母亲,很有必要重建这些规范。当然其涉及内容较多,但主要应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方式,大家共同的行为准则、道德要求、人生目标等等。

        在此仅提出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供大家思考。比如,很多家庭一味以子女为中心,结果孩子在家中为所欲为,在社会上也是如此,其表现令人反感,甚至成为一种“公害”。这就涉及如何摆正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问题。还有家庭成员间缺乏沟通、交流。当孩子还小时,一些家长图省事,疏于和孩子交流,常常把手机丢给他玩。渐渐地,你会发现,即便父母子女在一起,也是各看各的手机,全程没有交流。这就涉及家庭成员如何维系亲情、如何相处的问题。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子女教育内容的主次、先后问题。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传统社会的一种观念,子女首先学会做人,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学习其他的知识、技能,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确实令人忧虑。而这些问题,通过建立一些合理的家庭规范是可以较好地解决的。

        母亲需要独立。如果母亲把所有的注意力、心血全部投放在孩子身上,这固然令人称道,但也不免产生两种始料不及的后果:一方面孩子会感觉爱的负担太沉重,不堪承受;另一方面,女性逐渐失去了自己。很多母亲的谈话,永远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孩子。有的时候,你会发现实际上不是孩子依恋她,而是相反。特别是当孩子成人后,这些母亲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所以,最后强调一点,母亲需要独立,需要成长,需要留一点空间给自己。

        母亲,可谓天底下最难的身份,她不仅仅担负着对自己子女、家庭的责任,更承担着这个社会的未来,任重而道远,既然选择了,便且行且珍惜吧!

(作者系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国学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