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61期新闻周刊(总第331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扎实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工作
《教育导报》2019年第61期新闻周刊(总第3318期) 导报二版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张澜涛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切实完善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了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奖、助、贷、勤、免、补”等方式,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资助,为解决人民群众子女能上学、上好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助力脱贫攻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一、我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经过多年努力,我省高校学生资助涵盖了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减免)助学贷款代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和生活费补助、新生入学资助等多个方面。实现了“三个全覆盖”,达到了“一个基本解决”,即覆盖预科生到博士生,覆盖所有公办民办学校,覆盖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经济困难问题。

二是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全省高校学生资助金额从2007年的5 .4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7 .75亿元,增长了4倍;年资助学生数从2007年的25万人次,增长至2018年的100余万人次,增长了3倍多。

三是资助内涵不断丰富。在政策功能上,形成了助困、奖优和引导相结合的政策架构,形成了功能多元的政策体系。在资助理念上,从经济帮扶为主的保障型资助向资助和育人并重的发展型资助转变,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素质和发展能力。在资助方式上,既强化精准,又注重保护受助学生隐私和尊严。

四是助力脱贫攻坚成效不断显现。2016年以来,我省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范围,其中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生活费补助项目共资助30余万人次,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上学机会。

二、做好新时代学生资助工作需要过“五关”

新时代赋予学生资助工作新使命。学生资助工作兜底线、保基本的目标基本实现,但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要求也会更高。当前,我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少数学校不够重视、机构队伍建设薄弱、资助对象认定不精准、评审程序不规范、资助管理有缺位、宣传育人不到位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紧紧围绕规范管理、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三大任务,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抓关键抓重点,强化过程管理,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着力解决学生资助“认识关”。学生资助是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寄托了党和政府对经济困难群体的关切,也承载着众多经济困难家庭和孩子的梦想。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学生资助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有圆梦求学、成长成才、奋斗出彩的机会,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学生资助“能力关”。学生资助是一项长期需要加强和做好的工作,没有停止符,永远在路上。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是贯彻好、落实好学生资助政策的组织保障。高校必须切实抓好学生资助机构建设,遴选政治素质过硬、责任心强、资助业务熟悉、工作耐心细致、有情怀有担当有能力的同志负责学生资助工作。要为专职工作人员外出培训、学习考察提供必要条件。要关心资助干部成长,妥善解决专职工作人员的晋职晋级问题,确保学生资助岗位能吸引人、留住人,让资助干部有干头、有奔头。

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学生资助“规范关”。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和完善各种资助项目实施办法,确保所有的资助项目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坚决杜绝主观性和随意性。学生资助政策的落实,关键是精准确定资助对象。必须建立健全学生资助评审机构,制定完善程序规范、操作性强的评审办法,按规定公开名额分配、评审进度、评审结果,保留真实可查的评审工作记录或影像资料。资金发放是学生资助的“最后一公里”,直接影响广大学生和家长对资助政策的满意度。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制度和资助政策规定,确保资助资金专款专用,及时足额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坚决杜绝漏发、冒领等现象。资助资金必须通过银行卡打卡发放,不得发放现金,更不得用于冲抵学费、住宿费等。要切实加强对受助学生金融知识和银行卡使用常识的宣传教育,杜绝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以任何理由收取、保管、使用学生银行卡,防范金融诈骗和虚报冒领等事件发生。要强化底线思维,加强廉洁教育,做好警醒、警示工作,让资助干部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四是坚持靶向发力,着力解决学生资助“精准关”。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认定办法。要通过分析学生消费数据等形式,主动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充分保护学生隐私和尊严的同时给予相应的资助,让资助更加“有温度”。要结合学校实际和项目评审原则分配国家奖助学金名额,不能简单以学生规模“一刀切”。国家助学金名额分配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就学成本、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特殊困难群体学生人数、困难学生认定、生源分布等因素,科学、合理、精准确定分档资助人数,实现“困中评困”。国家奖学金可考虑扩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评审,实现“优中选优”。要精准发放,奖助学金要按照一次性发放或按月发放的具体要求,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发放到位,能提前发放的绝不推后。应征入伍学费减免、退役士兵学费资助等国家应给予资助的,不得“先交后退”。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解决学生资助“育人关”。学生资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增强“四个自信”的现实体现。要大力宣传好资助政策,解除寒门学子的后顾之忧,激励学生成长成才,增强其感恩之心、感恩之情,进而落实到感恩之行。政策宣传要按节点、分步骤、有重点、求实效地推行。要在经济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资助育人的内涵。在理念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就业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促进他们全面成长成才。在导向上,树立标杆榜样。加强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学生、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服务学生、励志成长成才学生等正面典型宣传,以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教育人影响人。在机制上,形成育人合力。要不断强化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质量体系,努力形成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统筹协调的资助育人机制,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操作上,要突出重点。在国家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加强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在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服务学费奖补、应征入伍服兵役国家资助等工作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通过政策宣传和资助育人工作,使受助学生知党恩报效国家、勤劳动自立自强、求上进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