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64期教师周刊(总第3321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独学”到“群学”变“课堂”为“学堂”
——成都市锦城小学“乐群学堂”释放课堂活力
■本报记者 周睿
《教育导报》2019年第64期教师周刊(总第3321期) 导报二版

如今,课堂上出现了许多“热词”,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高阶思维培养……这些“热词”都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变更,还要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为保障。

如何把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成都高新区锦城小学做出了大胆的思考和创新,学校以乐群教育理念为导向,以语文学科为出发点,探索从“独学”到“群学”的“乐群学堂”,实现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转变。日前,“‘乐群学堂’语文教学阶段成果汇报活动”在锦城小学举行,通过课堂和课程的全方位展示,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径。

 

课堂:在群学中学会合作与思考

“下面这些题目,我们将通过抢答的方式抽取小组出来分享,大家准备好了吗?”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各小组学生踊跃参与。抢到答题权的小组,认真准备着自己的分享内容,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没抢到答题权的学生,则仔细聆听同学的分享,找出问题,补充答案。活动现场,锦城小学的两位语文老师带来两堂颇具代表性的精彩课例,充分展示了“乐群学堂”的教学特色。

查水莲老师的作文课《让动作生动起来》,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带领三年级学生轻松学作文。课堂一开始,查水莲就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动作描写的重要性。接着,她带领学生连闯三关:默契大考验环节,师生一起用“你说动作,我猜词语”的游戏学习动词,认真观察找准动词特征;寻找巧方法环节,通过播放“熊猫盼盼”的视频和范文,让学生尝试动手写作,然后对比范文,进一步学习动词,学习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动作描写的先后顺序;“吃货”大赛环节,查水莲选出3名学生现场进行吃苹果比赛,让学生在直观的参与和体验中学会观察动作和神态,进行片段描写。

“传统课堂,积极参与的学生只有少部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改革,能让学生在拥有学习自主权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过程中,查水莲多次采用师生、生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在群体合作中学会思考。

《研学归来再探苏轼》一课,则把语文和生活相结合,通过小组诗词接龙、小组合作答题等丰富多彩的“群学”方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苏轼生活的朝代、苏轼的作品,以及他的精神。

这堂课建立在学生学习了苏轼的《题西林壁》等诗词,并到三苏祠开展了研学活动的基础之上,因此,唐欢老师结合苏轼的诗词和三苏祠的研学成果,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和丰富,设计了多种问答、抢答环节:“三苏祠的三尊雕像中,谁是苏轼?”“三苏祠门口的对联中,‘四大家’指的是谁?”“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因此,王安石是他一生的宿敌,这个说法正确吗?”“如果苏轼知道自己的诗词被传唱,他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问题再现了学生研学的收获和思考,并将学生的所学、所见、所感融合,从文学造诣、亲朋好友、宦海浮沉三个角度去探究和了解苏轼。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思考解答中,不仅领略了苏轼文章的风采,也领会了苏轼的精神以及背后的文化价值。

“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有不同的语境,所以在课程创新上不能照搬西方的课程话语和模式,而应该从我们的历史脉络中去挖掘。”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材研究中心主任岳刚德说,以唐欢老师的课堂为例,苏轼的影响绝对不只在当时,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唐欢老师的这堂课把苏轼的故事从历史中去激活,给予了人物新的生命力,并通过研学等活动,让历史人物更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感受,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课堂,落实到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中。

 

探索:课程贴近儿童,真正实现“乐而好学”

学校的课程设计如何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科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不仅仅掌握知识概念体系,更建构起他们与世界的关系?锦城小学的“乐群学堂”给出的答案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师生教学相长,彼此相互砥砺,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

何为“乐群学堂”?锦城小学校长李雪梅介绍,“乐群学堂”是指以乐群教育理念为导向,国家课程为主干,课堂学习为基础,形成以“群”为主要特征的课堂一体化实践模式。它是一种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乐群学堂”着力于长期发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乐”,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掌声,有笑声,有辩论声;“群”,则是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从2013年提出“乐群教育”主张开始,锦城小学的“乐群学堂”已经进行了6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变课堂为学堂,培养学生“悦身心、会合作、善思辨”的综合素养。

“群学”是“乐群学堂”的重要一环,锦城小学从目标、方式、内容、评价4个方面着手,对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建立了学习内容群、学习小组群、效果评价群。

以语文学科为例,学习内容群以语文为基础,辐射其他学科。用“语文+”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链接和融合,打通学科间的壁垒,整合社会生活,并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语文+学科”“语文+生活”“语文+技术”等学习内容群,创造性地开设主题教学活动。比如,在“我爱大自然”这一主题下,各年级根据学生情况及学习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学活动:一年级以十二生肖为主题;二年级以花花草草为主题;三年级以特产为主题;四年级以祖国的山河为主题;五年级以水的世界为主题;六年级以探寻古迹为主题,真正实现学习的创生。

学习小组群是改变传统课堂单向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锦城小学的学习小组群在整堂课中有4个环节:个体独学、小组合学、师生共学、总结拓学。在个体独学过程中,学生自己研读文本,形成具有个体特色的认知观点,为小组合学做好准备;小组合学在个体独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形成6人以内的小群落,进行合作学习,对困惑和疑难进行讨论、交流、补充、完善,学生在与不同的群落成员合作的过程中,接受多元化的交流分享,学会改变和适应;师生共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想学和教师的助学上;总结拓学则是课堂教学的压轴环节,既要作出画龙点睛、统领全课的总结,又要给学生留下余味悠长、遐想无限的想象,将学习从课堂延伸至课外。

课堂与课程改革,不能忽视评价环节。效果评价群是对评价方式的补充和完善,学校根据“悦身心、会合作、善思辨”的乐群品质,制定了各年段的评价细则。低段要愉悦地进行学习,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别人的发言作出相应的判断;中段要能自我调控学习情绪,能与同学密切协作,能对呈现出的观点进行独立思考、辨别和评价;高段则要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我成就和成就他人的愉悦感,在合作探究时能充分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能在评价中进行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说理。

“课堂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评价从‘独’走向‘群’,是把学生从狭小的学习空间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李雪梅说,下一步,学校将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彻底走出来,将课堂交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