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70期校园周刊(总第332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上接1版)
《教育导报》2019年第70期校园周刊(总第3327期) 导报二版

近年来,政府教育投入持续增加,学生上学不用花一分钱,学校也新修了教学楼、二层楼食堂、学生宿舍。去年,操场也得到整修,土坝坝变水泥地,校园整洁多了。加上爱心企业的捐助,桌椅板凳和床换成新的,图书室也建立起来了。

但学生数量并没有逐年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付小玲分析说,当地经济发展加快,家长与外面经济活动增多,逐渐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学校教学质量却跟不上,有条件的家长便将孩子送到县城上学。

一拨年轻教师的到来,引发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则西翁姆是2010年来到学校,加上陆续招考进来的,如今学校教师平均年龄25岁左右。为了改变学校“落后”现状,他们狠拼一口气。

全校老师实行全天签到制,没课只能坐办公室,回宿舍就要扣分;备课小组一起备课,发现问题,及时研讨,反复磨课;实行推门听课制,老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提意见。付小玲介绍,学校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两次公开课,不断激发大家提高教学质量。

“每个老师都在想办法改变教学方法。”则西翁姆教二年级数学,她会使用电子白板、 ppt等辅助手段,避免教学形式单一。幼师毕业的她,会利用游戏教学,比如把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竞赛答题,给予奖励。

我们走进教室看到,每间教室人数都不多。实际上,学校现在总人数也才57名(不含幼儿园)。学生人数少,老师可以小班化教学,单独辅导。“除了上好40分钟的课,每天中午都在‘抢’学生。”付小玲说,有时两个老师争着给一个孩子辅导,搞不好还要吵架。

学校的课余活动和地方课程也越来越丰富。每天有不重样的课间操、每周四下午地方文化课、派出所所长来讲法制课、附近独立营官兵来教住校生叠被子……各班现正为六一儿童节准备节目用的面具。

7间宿舍内,学生用品全都摆放得整整齐齐。“能住校了,远点的学生不用步行一两个小时上学,节约了时间,家长也更愿意送孩子上学。”付小玲说。

教学质量提高了,管理跟上了,家长的满意度自然提升。还没开学,校长和老师们的电话就不断,“全是问上学的事。”学生回流,甚至有其他乡的孩子跑过来念书。

“学校缺什么,只要在微信群说一声,马上就有回应。”付小玲举例说,偶尔没柴火了,第二天就有人拉一车来,还可能与其他家长“撞车”,学校赶紧劝说不需要那么多。

去年,家长们约起来给学校老师献哈达。“他们一人来一条,到后来脖子都承受不起了。”则西翁姆抿着嘴说,当时好多老师一激动,哭得稀里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