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72期教师周刊(总第332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生出彩成就课堂精彩——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课堂展示活动观察
《教育导报》2019年第72期教师周刊(总第3329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记者 周睿 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日本教育家佐藤学在《学习的挑战》一书中说,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提出引领了学校教学观念和方法的转变,过去关注“教”的铁律被颠覆,保障学生的学习权成为共识,“相信学生”成为常识。

课改需要回到“改课”上来寻求突破,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第一届教育年会上,该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部的12节优质课展示,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通过老师精心的课堂设计变成现实,学生的出色表现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课堂没有花架子,学生尽兴去读去感悟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多次强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语文课要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与习惯当作头等大事。

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展示课上,小学部语文教师罗会平带来一堂群文阅读课《谎言那些事儿》,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探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罗会平选取了《狼来了》《烽火戏诸侯》《别饿坏了那匹马》《病房里的故事》《母亲的鼓励》5篇文章,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她首先让学生自读前两篇文章,通过批注、勾画,体会恶意谎言的危害,激发学生对谎言的厌恶。紧接着,她给出阅读单,引领学生进入后3篇文章的阅读。后3篇文章都是有关善意谎言的故事,学生在厘清阅读单上“撒谎人、撒谎内容、事实真相、撒谎动机”的过程中对谎言有了多面的认识。

“被撒谎人知道事实后会是怎样的反应?”“你能理解撒谎人的心情吗?”罗会平请学生再次快速阅读后3篇文章,体会人物心情。“儿子对母亲是感激之情。”“知道真相后,我很感动。”……学生争相回答。“为什么刚才你们是愤怒,而现在是感动?”学生回答:“前两个故事是恶意的谎言,这3个故事却是善意的谎言,善意的谎言带来的是美好的结局。”通过善与恶的对比,学生对谎言多面性的理解更加深刻,罗会平抓住时机,深化主题,“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谎言?”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得出结论:“不能说恶意的谎言,要学会判断谎言的善恶,即便是善意的谎言也要少说,谨慎地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探究和分享中形成。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课型,罗会平的这堂课为群文阅读提供了一个范本,也引发了听课老师的讨论。老师们表示,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群文阅读课注重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及思考能力,要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课堂上看的不是老师的表演,而是学生的表现。这堂课上,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勾画、讨论、汇报,并运用了默读、略读、浏览、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去提取信息,灵活思辨,积极表达。课堂没有花架子,也没有艺术的加工,学生能静下心来阅读、探究、生成与质疑,在宁静的学习氛围中尽兴地去读、去感悟,在阅读整合中明辨是非,在观点碰撞中展现精彩。

技术与教学融合,指向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角色。知识从单向传递变成多向互动式,师生之间形成新型学习伙伴关系。

在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的优质课展示中,教师们巧妙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贯穿课前、课中、课后,教与学的即时反馈,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初中部的《七律课程之律动之魂——“孝”文化》主题班会课上,授课教师王磊通过微信视频连接,让学生与在外务工的父母现场连线,面对面地向父母倾诉心声,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从而体会亲情、懂得感恩。视频连线实时交流情感,提升了亲子沟通的有效性。

语文教师黄春蓉带来的《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一课,通过基础性阅读、任务性阅读、探究性阅读,让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品析人物形象、探究写作特色、尝试刻画人物。教学过程中,黄春蓉多次运用手机拍照的方式引领学生学习。她首先让学生用手机拍照上传阅读单到教学系统,实时展现学生的初读成果,在此基础上展开有针对性的交流和分享;学习人物形象环节,她让学生描摹作者笔下的人物肖像,再用手机拍照展示,使人物形象变得生动立体,品析人物形象、尝试刻画人物等教学难点随之一一突破。智慧教学系统的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开展个性化教学。

除了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中,老师们还运用了学科融合的方式,打通学科间的界限,让学习与生活连接,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中。

多样化课程,给学生最合适的教育

课堂需要课程做支撑,北师大广安实验学校的课程设计不只停留在表面的“活”,还注重学科本身,注重学生立场。学校根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4个学部的特色,开发了不同的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搭建平台。

学校将人文、科学、道德、艺术、生活等内容,按一定的层次和结构关联性加以整合,形成了“一轴、三级、四棱、四域”的正四棱锥课程结构体系。

幼儿园开展“体验”课程,打破“两教一保”常规教学模式,升级为“多教一保”;坚持“走班制”教学,老师们根据自身在音乐、舞蹈、手工、绘画、语言等方面的特长,打造专业课程;选购一系列优质绘本教材,开设特色绘本课;聘请专职外教,打造“实验外语”教学特色。小学部创设“七彩”课程,通过晨读、午写、晚唱、阳光大课间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立德与育人的“红色之魂”、传统与社会的“橙色之本”、文学与艺术的“黄色之美”、运动与生命的“绿色之健”、科技与创新的“青色之智”、养成与生活的“蓝色之正”、英语与世界的“紫色之魅”。初中部开展“七律”课程建设,在电子书包班教学试点的基础上推进“智慧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并形成特色校本课程。“七律”课程不仅融合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班会课,还通过社会实践等综合探究课程来实现。高中部的“七艺”课程,重点在全面推进“差异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老师们精心编制并实施学生个体成长方案,因材施教。

特色课程如何实施?以高中部的“七艺”课程为例,“七艺”包含“礼、乐、射、御、书、数、游”7个方面。“礼”为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以道德修养论坛、商务礼仪课程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乐”即艺术修养,学校开设音乐鉴赏及乐器演奏、戏剧表演及舞蹈、绘画及摄影等课程,为学生搭建艺术平台;“射”是项目竞技和团队竞技,通过体育竞技课程、户外拓展训练、个人及团体比赛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御”即驾驭力,通过开设领导力、企业管理、时间管理等课程,举行团队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以及协调和创新能力;“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古今文化融合以及人文科学,学校开展了国学经典研读、书法及文字、经济、哲学等交流活动,让学生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知识涵养;“数”是自然科学和理性思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 ICT等专业课程,培训学生速记、理财等职业技能;“游”则是多元价值观,通过走出去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等活动,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