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6期(总第2983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一门课到一种生活方式
西南石油大学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教育导报》2016年第86期(总第2983期) 导报二版
根据国家体质监测中心的最新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然呈现继续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发忧思,大学体育教育该来一场怎样的改革?西南石油大学积极探索体育教育改革,找准发力点,打出“组合拳”,解好体育教育这道“综合题”——

创新

“400公里健身跑”激活运动因子

9月,参加完开学典礼,西南石油大学7000多名新生接受了一堂特殊而有意义的“大学体育第一课”。在这节大学生活“第一课”上,该校党委副书记张文卫分享了他的体育故事,“认识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是这堂课的初衷。

接受完第一课的洗礼,迎接学生们的是“400公里健身跑”。这项跑步计划自今年初实施以来,最初只面对2015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师生主动加入其中。

“学院专门开发了健身跑管理系统,在固定的时段内,学生沿线跑步,持校园一卡通在每个计时点打卡记录里程。”体育学院副院长石金亮介绍说,“400公里健身跑”目的是激活学生的运动因子。

健身跑首日,291名学生完成了他们大学生涯“400公里”的第一跑。健身跑实行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参与率达98 .9%,人均完成里程40 .24公里。学校还开发了“运动世界校园”软件,学生可以下载 APP软件记录运动里程,省去了打卡的麻烦。

“我从小体质比较差,不太喜欢运动,加入跑步活动,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督促。”机电学院2015级何杰表示,坚持了一学期,明显感觉自己更有活力,将继续坚持。

整合

多元评价下的一体化课程模式

为了让学生爱上体育课,西南石油大学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了“新设计”:将“2年2门体育专项课”的传统模式调整为“4年4门体育课”,即由课内“体能达标与测试+2门专项课+体育俱乐部”与课外“400公里健身跑”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模式。

体育学院院长助理向剑锋谈到,这种“1+2+1+ N”的课程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是完成一两门课程。

公共体育面向全校3万多名学生,要使课程改革收到明显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为此,西南石油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共建体育科学与健康大数据实验室,对现有的体育信息系统进行“云化”改造,实现体育教育标准化、统一化管理。

信息整合的优势是“显性的”,如今,体育学院课外考核、赛事组织、体质测试等都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它让老师的工作更有效率,让更多学生受益。

资源整合下,体育成绩考核可以更加“多元”。学校对学生身体素质采用动态评价,而非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运动能力质的提升,而非单纯量化结果。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体育活动过程的全面考核,强调积极性与参与度,综合考勤、课堂表现、体育专项认证、理论考试、课外运动5个方面的表现,按照比例给予成绩评定。

化工院2015级黄丹感叹道:“老师更加重视我们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技能,而不是为了考试突击训练。”

延伸

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说体育通识课、体育专项课是体育大课堂的基石与核心,那么“体育俱乐部”就是一种延伸。与其说这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个“兴趣班”,这门课学生不必为了考试而运动,而是注重自主管理与个性发展。

“通识课注重基础培养,专项课注重技能培训,而体育俱乐部关注参与度和融合度。”向剑锋说,俱乐部实行外严内松的管理方式,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将运动当作习惯。

此外,学校每年都组织全民健身体育节,体育节历时一个月,开展20多项体育项目,目前已经连续举办了21届。

平均每年参加1次体测、1次全民健身体育节、1次田径运动会,平均每月参加1次校级或院级的体育活动,平均每周参加2—3次400公里健身跑,这是2015级学生王楠的生活方式。“运动让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更有劲,参加工作了我也会一直坚持下去。”王楠说。

“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要向快乐体育、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方向发展,寻找有利于学生情感、意志、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张文卫说,体育的终极指向,是让运动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杨玉凤 曹正 李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