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81期校园周刊(总第333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一名安管副校长的震后15小时
《教育导报》2019年第81期校园周刊(总第3338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记者 倪秀 葛仁鑫

6月17日22时55分,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 .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珙县距离震中约40公里,震感强烈。

刘楷,是宜宾市珙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

地震发生时,刘楷在家刚躺下休息。忽然感到震动,他马上反应是地震了。“来不及换衣服,穿着背心、拖鞋就下楼了。”

下楼后,刘楷马上往学校赶去。从家到学校,平常乘车要15分钟,当晚刘楷拦了几次出租车都没停,只得坐了辆人力三轮车赶到学校。“用了17分钟,路上人多,情况也复杂。”因为着急,他不时看看时间,所以印象深刻。

大约23点20分,刘楷赶到学校,全校1800多名住校学生已撤离到操场,安办主任吴长强和物管陈萍,正沉着指挥着。刘楷和所有同事们一起商议后,立刻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临时应急指挥组,刘楷担任临时总指挥。而此时,远在重庆出差的校长徐政和副校长唐安康闻讯后,也连夜赶回学校。

查看学校电力没有中断后,指挥组立刻打开操场的探照灯,以班级为单位,清点学生人数,检查是否有学生受伤,并向相关部门报告情况。

“有一个学生被瓷砖砸到,有轻微外伤,我们送到医院做了 CT,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刘楷回忆,当晚没有一名师生有严重外伤。一些轻微擦伤的学生,学校立刻协调了两辆救护车送到医院检查、处理,都平安无事。

23:30,播音系统负责教师柯建、电工、行政管理人员、各班班主任全部到位、部分科任教师也赶到了学校。安置点广播响起了。

18日凌晨00:50,经过相关部门协调,第一批10顶帐篷运到了珙县第一高级中学。

“看到帐篷运来,很多学生都主动来帮忙安装。”刘楷说,学生安全撤离到操场后,大多数学生情绪都比较稳定。但天公不作美,帐篷还没搭完,又下起了雨。

当时只有10顶帐篷,师生一共有2000人左右,即使全部挤着站,也容纳不下。“男生们主动提出,优先让女生进帐篷避雨。”刘楷说,学生提出这个想法时,他很感动。于是男孩子们主动在帐篷外值守,女孩子们进了帐篷。责任、关爱,在那一刻自然流露。

搭建帐篷时,刘楷带着几位老师勘察校舍受损情况,寻找安全、可以避雨的地方。他们最终做了一个预案:如果第二批帐篷一直没送来,雨又一直下,学校地下停车场和多功能报告厅可安置。“但我们还是很担心安全,商定不到万不得已不启动预案。”这个过程中,刘楷又向上级汇报了一次情况,但如何才能安置好学生,他心里还是着急万分。

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大约2个半小时了。刘楷的女儿也在学校上高一,直到这会,他才抽空去女儿所在班级安置的地方看了下孩子,互报平安。

大约凌晨4点,第二批20顶帐篷运来,终于解了燃眉之急,师生至少都有了避雨的地方。凌晨5点,所有师生终于都安置好了。但刘楷还是不能歇口气。这么多人,用餐、用水怎么办?教学楼不敢进,如厕问题怎么办?……一系列问题,等待解决。

一个个电话不停地打,一个个预案不断推敲……最终,经过各部门协调,调运了2200份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餐来应急。

18日早上7点半,珙县第一高级中学的2000多师生和一些进校避难的居民吃上了鸡蛋,喝上了牛奶。校长徐政从重庆赶回到学校,看到这个场景,深深舒了一口气。

由于天然气还未恢复供应,自来水也暂时无法使用,珙县第一高级中学又在当地教体局帮助下,找到一批生物燃料,紧急购置了100桶桶装水,当天中午12点左右,师生们吃上了热气腾腾的午餐。这时,距离地震发生大概13个小时过去了。

18日,在宜宾市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为确保安全,学生统一由家长接回家,学校要保证把每个孩子平安交到家长手中。从18日下午2点开始,全校所有教职工从24小时值班转为轮班制,刘楷也终于休息了一下。当晚8点,他又开始值班。

截至19日中午12点,珙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学生已全部安全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