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81期校园周刊(总第333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把每一位学生安全交到家长手中
《教育导报》2019年第81期校园周刊(总第3338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记者 倪秀 葛仁鑫 摄影报道)“6·17”长宁地震发生后,宜宾市各学校校舍不同程度受损。为保证师生安全,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及时疏散在校学生成了不少学校的第一要务。

6月18日、19日,记者走访了受灾较重的长宁县、珙县的多所学校,了解到多数学生已经回到家中,滞留在校的学生大都离家较远或父母在外务工。对于暂时没有条件复课的学校,把这些学生平安地交到家长手中,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19日早上10点,记者到达珙县巡场中学的时候,学校仅剩7名学生还没回家。初一(10)班的学生唐小鸿父母在新疆务工,加上回家需要将近4个小时,所以一直滞留在校。“前天晚上从6楼跑下来,坐在凳子上和同学背靠背过了一晚上。”而唐小鸿接受采访时,学校内早已搭起帐篷,设置了安置点。唐小鸿父母听说地震后立马赶回家乡,“现在已经到宜宾了,马上就能来接我了。”唐小鸿会心一笑。

“我爸妈也正在来接我的路上了。”在一顶安置帐篷内,巡场中学初一(11)班学生张宗林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他告诉记者,地震发生的时候,他和同学们很快就从宿舍撤离到了操场,班主任和学校的其他老师一直陪着他们。早上9点,他父母从珙县洛亥镇赶往学校来接她,大概需要2个小时车程,这会儿就快要到了。

在不能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学校不会让学生轻易离开。像人数较多的珙县第一高级中学,地震过后,学校约1800余名学生在校,学生住在运动场上的帐篷里,运动场的门口处配备了专门的老师统计学生去留数据,来接学生的家长除了签字,还必须当场和学生合影,老师才能放行。截至19日上午11点,学校在校学生已不到200名。

在梅硐镇罗碾小学,本身没有学生住校,但有不少学生在震后早上来到学校。“地震过后就停电了,看不清教学楼的损毁情况。为了安全,我们让老师早上6点就赶到学校,把教学楼的门锁上,防止学生进入教室。”校长魏英的预见很准,学校教学楼每间教室都有裂缝,经专家鉴定,作出了禁用的结论。而第二天早上,果然有不少学生来到学校。学校老师挨个通知家长来接,并亲自将5名家长没来接的学生送到家中,“有一个父母在外打工,老师将他交到村干部手中,确保学生安全。”

学生没在校,但学校的工作却一刻没有停。在采访中,梅硐小学党委书记易方详给记者展示了学校工作群和家长群里的内容。记者看到,老师们在家长群里不时询问学生及其家庭安全情况,对于家长接送回去的学生,一一核实是否安全到家。同时,很多老师还积极询问学生功课情况,在线布置一些作业并进行辅导。而在学校工作群里,也时不时地发布工作安排和通报情况。

“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安全地交到家长手中。”宜宾市教体局局长何文毅介绍,目前,宜宾市所有停课学校已建立学生台账,与每位学生家长签订了停课期间监护人责任书,并发放安全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