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84期新闻周刊(总第334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打造身边的“未来教育家”
■本报记者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9年第84期新闻周刊(总第3341期) 导报三版

■本报记者何文鑫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你的教学风格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过吗?”遂宁市船山区顺南街小学教师罗艳军没想到,面试官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会是这个。“有点懵,从教快十年了,我从一个美术教师转行为数学教师,从不曾想过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风格,只想着把书教好就对了。”

这是一场面向船山区所有教师的考试和选拔,考官由省教科院专家和成都市的“未来教育家”组成,严格考核和遴选。对于罗艳军等数百名报名教师而言,既充满期待,又步步惊心。“有些茫然,又很紧张,担心落选。”

接下来的学习与交流,更让入选者大开眼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是遂宁市船山区自2017年起启动的教育人才“双百工程”,在3—5年内,分别培养优秀校长100名、优秀教师300名。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已遴选者在接受培训后,对教育的热情、思考以及实践发生了哪些变化?“双百工程”对全区教育发展有何促进、推动?日前,记者前往船山区,进行了采访。

高起点布局

助校长、老师不断实现自我

如何激发教师教育热情,保持对教育的思考和新鲜,一直是区县教育局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离不开好的平台的搭建,离不开长远的规划和经费投入。

2017年,船山区出台《船山区教育人才“双百工程”实施意见》,遴选百名优秀校园长”和“百名优秀教师”,建立优秀人才库,设立人才培训专项经费,提升区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借此探索并初步建立新的区域教育人才队伍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制订中,船山区与省教科院合作,省教科院为船山区组建专家团,提供咨询和指导。2017年,船山区和专家团一同通过分析基础信息,研究发展潜质,从全区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遴选一批纳入“百名优秀教师”培养范围。106名教师被选出,分两批次前往成都的学校,跟岗学习。去年,选出第二批,以校长(含副职)、园长(含副职)为主,纳入“百名优秀校园长”培养范围,于今年5月底到成都培训。

配套的改革措施也逐渐出台和落地。船山区组织开展全区校(园)长共话教育发展的“校长论坛”,与省内、国内教育部门结成联盟,组织双方校(园)长对话交流的“学术沙龙”,为教育人才在省内外知名学校搭建跟岗锻炼的平台。

校长论坛目前已举办9次,但今年天宫庙小学校长何冠军明显感受到不同。“以前论坛以讲座为主,今年按学段分组,由各教育联盟推选一人先演讲,大家再讨论。”他今年正好阅读了脑科学相关书籍,便从此角度谈教育,由情绪与记忆的关系,说到教育要以人为本,说得很细。

“以往给每个发言者几分钟时间,说得很浅。这次无论演讲还是讨论时间都很充裕。”他认为,集中时间集体分享,容易找准各学段的问题,能推动大家思考和交流的深入。

“思想有多远,理想就能走多远。”在船山区教体局局长卢静看来,校长一定要有充满个性的教育思想,才能引领学校发展;有思想、爱学习、有爱心的老师,才能引导学生成长。他坚信,通过“双百工程”,校长和老师不断实现自我,也许有一天,“真正的教育家就在我们身边。”

高标准要求

“厉害的课堂,全靠一步一个脚印”

两次遴选,都给报名参选的老师和校(园)长不小冲击。

第一次遴选,笔试要考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学、案例分析等内容,教体局只给出大范围,具体考什么,谁也不知道,只能埋头认真准备。然而,笔试只是其中一环,接着就是省教科院和成都的“未来教育家”组成的专家组面试。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学生如何进行全面评价、未来发展方向等等,面试的同时也引发老师对教学进行反思。

第二批遴选,只有面试,面试官问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城北小学副校长漆源教英语,面试一来就让他用英语自我介绍,陈述对学校管理的思考和学校建设的未来规划。“通过这次面试,让我看到了自己在管理学校中的需要改进和思考的地方,期待学习到更多优质的学校管理方式。”漆源说。

带着问题、困惑与目标,船山区的“未来教育家”来到成都开启学习之旅。按照学龄段的不同,他们被分到不同的学校,“一对一”跟岗学习。

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学习内容十分丰富,有讲座,有专题学习,有日常课。船山区教体局要求教师每天做好记录。其实,对老师来说,记录、学习、反思,早已化为内在的冲动和需求。

城北小学的教师李蓉十分细致地记录了她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听课的感受。上课的武老师,非常重视语段的仿写,对教材钻研很深,几乎每篇课文都可以为孩子们挖掘到仿写练习的生长点。

李蓉等人向武老师取经,武老师告诉他们,可以引导学生对精美句子、重点句子反复诵读,此外,还要配以大量的阅读,没有输入就很难有输出,写作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厉害的课堂,全靠一步一个脚印来。”李蓉感慨。

罗艳军听了川大附小教育集团总校长刘宴的讲座,深受启发。刘宴在讲座中提起“水滴石穿”,强调日常积累的力量和带来的改变。但他提醒船山区的老师们,要想“石穿”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不停地滴,二是要找准点。

“豁然开朗。”罗艳军说,自己以前对职业虽然十分有热情,也肯干,但一直没有考虑过方向。“只顾着埋头拉车,而没有抬头看路。听完刘宴校长的话,我突然懂了面试时,考官问我未来发展方向和教学风格的意义。”

高质量回馈

每晚群里“闹翻天”,教师快速成长

通过对比,罗艳军发现,这次的培训明显有别于以往。“以前时间短,体验不深,而且规模没这么大,本区老师的讨论也没这么充分。”

“每晚群里‘闹翻天’。”罗艳军说,每晚上外出学习交流 QQ群内,老师的讨论十分热烈,谈自己当日收获。她手机中保存着大量这类讨论,有时深夜了,老师们还没停下的迹象。

学习期间,船山区带队人员会组织老师开展团体活动,既为大家面对面交流及时提供机会,也为促进团队融合,碰撞出更多火花。李蓉说,小组学员吃、住、行一起,交流深入。谁负责整理当天学习记录,谁负责写报道,谁负责回去后作报告,都有明确分工。

学习也是找差距和反思自己教学的过程。罗艳军一边听课,一边也参与到川大附小的教研活动中。该校的“生活教育”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让学生体验七十二行,当小法官,当小菜农。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她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备课时,就会下意识考虑学情。”罗艳军说,她现在备课前会先调研学生的生活经验,然后融入课堂,而不能拿着教材就开始教。

根据船山区教体局提供的一份初步统计数据,“双百工程”培养对象快速成长,90%的老师现在担任学校教学一线重要岗位,大部分教师成为全区、全校举办运动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骨干力量,多人参加市级以上的赛课、演讲等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