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84期新闻周刊(总第3341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苟万松:三援民族地区的扶贫“真心人”
《教育导报》2019年第84期新闻周刊(总第3341期) 导报四版

(派驻单位:眉山市丹棱县教体局)

■实习记者 殷涛 本报记者 葛仁鑫 文/图

苟万松,一名丹棱县的普通教师,现担任甘洛县普昌镇中心小学校支教教师。他7年间三次离开家乡,先后奔赴凉山州金阳县、阿坝州茂县、凉山州甘洛县参加扶贫工作。

去年7月,他接受组织安排,来到甘洛县参加驻村综合帮扶工作,挂职阿嘎乡乃巫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第一书记。今年2月,苟万松被调至普昌镇中心小学支教,重返教育岗位。不久前,他又接到通知,将于7月份返乡继续参加驻村扶贫工作。

“追寻彝区攻坚梦,志存高远誓扬帆。在即将重新开展的驻村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竭尽全力为彝区做实事,为尽快脱贫寻找新的路子。”苟万松在自己的扶贫日记中如是写道。

在讲台上,他教书育人;在贫困村,他竭力帮扶。苟万松常说:“帮助他们是我最大、最开心的事。”

完成父亲心愿援彝、援藏不停歇

上个世纪50年代,苟万松的父亲在原西南革命大学学习的时候,就非常希望能到彝区去工作,但因患病未能去成。得知学校分了援彝指标,苟万松第一时间告诉了父亲,“父亲告诉我说,你现在生活也好了,应该去帮助彝区人民做点事。”

2013年,苟万松首次前往凉山州金阳县支教。这一去,就是3年。

刚到彝区的苟万松,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语言差异、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等等。“当我看到彝区不少孩子的生活状况和教育情况,我很希望多为他们做些事。”

在金阳县,苟万松首先配合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一同制订金阳教育发展方案。同时他狠抓教学,自己所教班级的科目期末成绩位列全县第二。苟万松在金阳县支教的第三年,他说服了同为教师的妻子也来到这里支教。

2017年,苟万松又踏上援藏的道路。这一次他前往的是阿坝州茂县。

当记者问苟万松为什么要去藏区支教时,他只说:“我想尽自己的力量为藏区做点事。”

来到茂县的苟万松,接管的是凤仪镇小学五年级的班。刚到班上时,他用一周的时间整顿纪律,致力教学。在苟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班级平均分从50多分提高到80分。同时,为了建设校园文化,苟万松还创办班级期刊、校园期刊,帮助老师制作班级风采展。支教时间虽然只有一年,但学校的师生都对他印象深刻。

2018年,苟万松再次回到凉山参加驻村综合帮扶工作,挂职甘洛县阿嘎乡乃巫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第一书记。

长期扎根民族地区的苟万松,对驻村帮扶工作上手很快。刚到村后,苟万松就马不停蹄地和工作队队员一起展开工作,进村入户收集资料,深入走访贫困户。

当看到不少村民因为缺乏维生素影响身体健康,他提议修建蔬菜大棚,如今,乃巫村已修建了大棚蔬菜基地70亩,种植西葫芦、豇豆、水果黄瓜、番茄、红圆椒等十余种农作物。

尽最大能力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今年2月,苟万松受组织调配,重回到教育岗位,到甘洛县普昌镇中心小学校支教。

中心校的教学用具有限,苟万松发现利用日常用品,同样可以起到教学作用。记者在普昌镇中心小学校采访时,苟万松正在给二年级5班上一堂数学课,内容是“克与千克”。他拿出几枚两分硬币(一枚两分硬币重一克)让学生们掂量掂量,而后又拿出7颗红豆(重一克)同样让大家感受重量。“这样的‘自制’教学用具虽然简陋,但取自学生生活,他们理解起来更能接受。”苟万松说。

普昌镇中心小学校有1700余人在校生,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教师只有69名,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我的专业是教语文,到学校后发现不缺语文老师,缺数学老师,我就教起数学。”从教语文转到教数学,苟万松并不担心。“不会教,我就加把劲多学,我一定学好来把它教好。”苟万松说。

刚到学校时,苟万松发现,学生对课堂内容反馈不及时,对他的语言表达反应较慢,后来他才知道孩子习惯了用彝语交流。于是,他上课时便放慢速度,耐心地一字一句用普通话讲课。

苟万松宿舍的桌上放着一叠资料,有教案、有家访记录、有数学试卷。家访记录本上,他详细记录着去学生家家访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每天晚自习下课后,苟万松都会看看当天的教学内容,并对第二天的内容进行预备,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苟万松告诉记者,他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技能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一技之长。

“你永远是普昌小学的一员”

2018年,苟万松获得丹棱县教体局的嘉奖,拿着1650元的奖金,他买了家乡的水果,然后送到了乃巫村,看着村里的百姓笑了,苟万松也笑了。

在普昌镇中心小学,苟万松曾担心,自己对学生管理太严格,会引起部分家长的不满,然而,一学期快结束了,没有一个家长指责他。“他们反而要求我,继续对孩子严格教育,他们决不护短,全力支持我的教学工作。”苟万松对此感动不已,“每次去家访,得到的都是感激之情,以及对我的再三挽留与盛情款待。”

爱岗敬业,热情积极,业务水平高是学校领导对苟万松的高度评价。“苟老师与学校师生已经打成了一片,他的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非常关心,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他是真心想帮助我们。”普昌镇中心小学校校长曲木尔甲告诉记者。

接到通知,即将在本学期结束后离开学校,许多老师对他的离开十分不舍。校长曲木耳甲对他说:“你永远是普昌小学的一员,我们随时欢迎你回来。”

“其实,我也舍不得这里的校长、老师,更割舍不下那群叫了我几个月老师的孩子。”对苟万松来说,虽然只有短暂一个学期,但他与学校老师、学生经历了太多。他告诉记者,班上的学生、家长还不知道他将调离,“等我找个合适的机会再告诉他们吧。”

扶贫、支教路虽然充满不易,但苟万松却从未退却。在他心里,为老百姓做实事,为学生传授知识和实践技能,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一直作为理想信念,激励自己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