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7期(总第298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走进教育的“绿野仙踪”
——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实践
■本报记者 夏应霞
《教育导报》2016年第87期(总第2984期) 导报三版
美丽的岷山脉,森林茂密,草原广袤。春夏,五彩的繁花点缀在绿色的背景中;秋冬,红叶、白雪将大山打扮得让人陶醉……鸟儿在林间欢唱,山鸡、野猪、还有国宝熊猫在山野中繁衍生息——这是现代都市人难以想象的“绿野仙踪”。

松潘县白羊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就坐落在这郁郁葱葱的大山里,大自然,是这所学校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更是这所学校教育的生长点。在“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思想框架下,学校围绕“岷江源·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开展了生态道德教育,为学校教育的丰富性扩展了新的内容。

观察动物标本

“有人用枪在打鸟”

从白羊学校教室的窗口望出去,是清澈的白草河,一片水质洁净的水库,最近有不少候鸟来此栖息,孩子们抬起头就看到大自然山水、鸟树等和谐景象。

“有人在用枪打鸟!”一天上午正在上课中,初一的一个孩子突然看到水库对面有人拿枪在打小鸟,他大叫起来,试图制止那位拿枪的人。叫声引起了所有的学生的关注,大家纷纷叫起来,小鸟在孩子们的叫声中惊飞了,拿枪的人只好悻悻然离开。

事后不久,师生向全体村民发出倡议书——“拒绝垃圾入河保护湖中水鸟”。希望村民们:不向我们居住的河边及沿途河中丢弃生活垃圾和倾倒建筑垃圾;不向河中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文明观鸟,不向河中水鸟及其他鸟类投掷石头或射击,不打扰水鸟的平静生活,不让它们受到惊吓。”

校长谭加健讲述这个故事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这位45岁,体育老师出身的校长并不是本地人,他一来到松潘,就爱上了这里莽莽苍苍的大山。他和妻子扎根山区,从普通教师、教务处主任到校长,他带着孩子们走遍周围的山山水水,开展丰富多彩的野生动物生境现状调查与科学保护科技实践活动。他认为,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课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说起学校所在的环境,谭加健如数家珍:白羊自然保护区与松潘县黄龙风景区、平武县泗耳、王朗自然保护区和北川县片口自然保护区接壤,是中国野生大熊猫核心栖息地。“我校就是绿野仙踪之所在。”谭加健说。

经过多年的生态道德教育,保护大自然已经成为白羊孩子们自觉的行为。2008年,白羊学校成为中国首批22个“长江水学校”之一;2013年,学校成为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评选的首批中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该校“白羊乡野生中药材资源现状调查与保护开发利用”被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作为农村中小学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范本。……一所农村学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抓住一切可能发展的机会,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我们最喜欢大自然了”

和几名白羊乡的初中生一起爬上白羊学校后面那座高高的山,他们像放入林间的小鸟,在山间玩耍、奔跑,摘野果、看野兽的踪迹。“我们最喜欢大自然了!”孩子们说。

学校小,师生少,是山区学校的特点。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全校孩子185个,教师25个,几乎都住校,同吃、同住、同学习。远离大城市,学校就是一个小小生态圈。“这样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搞出自己的名堂来?”还在当教务处主任时,谭加健就在不断思考。

“我自己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每次带学生野餐、田野调查,孩子们都高兴得不得了。”谭加健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在雨中踢足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教会孩子很多东西,比如勇敢、坚强、坚持、耐心!”

于是,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办学理念渐渐成型。2008年,学校成立了两个活动小组,一是校生态环境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二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实践活动小组。绵阳师范学院教授傅之屏、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叶萌、省林业厅专家等常常来校指导工作。

作为水资源学校,白羊学校每年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开展演讲比赛和趣味运动会。科技实践活动小组的学生,对白羊乡各村村民饮用水的水质进行调查和分析,写出《震后白羊乡村民饮用水水质调查》,获得四川省第二十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二等奖。

白羊保护区地势陡峭,雨水丰沛,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学校开展“预防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做泥石流形成的演示实验,并让学生亲临泥石流现场,考察、测量、记录、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和泥石流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该科技实践活动获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在白羊乡,野生中药材是村民的一大经济支柱,滥采使得部分珍贵野生中药材面临灭绝。学校请来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叶萌作“白羊乡野生中药材”的专题讲座;将野生中药材相关知识制作成册向村民发放;向中药材收购商作调查,了解野生中药材的产量变化情况;最后在校内举行大型宣传活动。该活动在四川省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获一等奖。

…………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德育观”

在傅之屏教授指导下,多年来,“保护野生动物,呵护熊猫家园”这一活动在白羊乡从未间断。而这种坚持不断的环保行为正逐渐转化为一种新型的道德观和德育理念。

“我们这里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且大多是濒危、珍惜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猕猴、扭角羚等。”谭加健说,近年来,村民大片开荒种植厚朴,对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带来威胁。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口号响亮地喊出。学校邀请全乡村民参加“不打猎、不吃野生动物肉”的签名仪式;学生宣读不狩猎倡议书;请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戴波博士及来白羊保护区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小组专家为全体师生做“保护大熊猫”的专题讲座;对白羊保护区大熊猫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作讲解、分析,呼吁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宣传保护大熊猫及野生动物。

谭加健说,学校正积极争取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其实就是在“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思想下,开展的生态道德教育。

“白羊乡学校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德育观和新的德育范型,它教导人们,不仅人对人的社会行为,而且人对环境的自然行为均要受到伦理评价;不仅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利益关系,还要恰当地对待人与自然的交往行为、短期与长期利益关系,摆正人在自然中的位置;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成都师范学院副教授万涛到学校考察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