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85期校园周刊(总第3342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扎根西部 走向世界 国际化办学谱新篇——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服务“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纪实
《教育导报》2019年第85期校园周刊(总第3342期) 导报四版

前不久,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圆满闭幕,宣告“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好伙伴越来越多,合作质量越来越高,发展前景越来越好。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为促进“一带一路”各国之间的人文交流、民心相通,国内不少高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地处西南的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成都纺专”)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这是一所在抗日烽火中成立的学校,有着80年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近年来,在我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跨越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用前瞻性的眼光和思考,探索国际化办学的新模式:用“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传承与创新中逐渐探索出一条“内外兼修”的国际化办学路径,发挥了示范和引领效应。

发扬丝路精神 练就内功传播非遗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人民对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成都纺专校长夏平看来,要把中国非遗故事、非遗传统文化讲给世界听,前提就是重拾“工匠精神”,在传承、创新上做好文章,练好“内功”。

科学研究先行。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纺织类高等学校,成都纺专围绕蜀绣非遗传承教育主线,建立蜀锦蜀绣研究中心,开展相关研究,挖掘蜀绣文化,将蜀绣的针法技艺系统化,出版首部蜀绣专著及相关教材,制定首个四川蜀绣手绣工职业技能标准,填补了蜀绣非遗传承技能标准的空白。

构建蜀绣传承教育培训体系。学校将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相融合;开办蜀绣专业,开设刺绣等公选课,将蜀绣等非遗文化融入服装设计等专业;与省残联、郫都区等政府机构合作,开展多类、多层次培训工作。

2016年,学校跻身全国首批57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承接院校,几年来,先后完成民间刺绣普及培训和研习11期,培训非遗传承人才483人。

在传承中创新。学校以蜀绣传承创新为切入点,将精美的中国刺绣艺术和技艺创新运用到现代服装、家纺、装饰艺术上,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市场化、时尚化探索,将四川本土文化元素植入现代产品。

架设沟通桥梁 推进国际文化交流

去年底,成都纺专举办第四届“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吸引了16个国家和地区、80多所国内外高校、30多个企业及行业协会参展交流。活动期间,成都纺专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国际艺术教育联盟,国内外72个单位加盟,搭建了国际高校、企业间艺术交流的平台。

从2015年起,成都纺专每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活动,吸引了多国师生参与。这只是学校推进国际合作交流成功经验的缩影。近年来,学校积极搭建国际交流的桥梁,引进优质合作办学项目,愈来愈多的国际师生和国际友人走进成都纺专,学校的国际化氛围也愈发浓厚。

引进来,还要走出去。成都纺专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院校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实施教师培训、学生交换、学历提升、联合科研等交流与合作。迄今为止,一年一度的印尼学生交换项目已持续开展了5年;与印尼UGM大学开展的教师交换项目;与美国斯特福大学开设了直通车项目;7位教师担任了国际会议组委会委员、国际园区技术顾问及国际期刊编委;500余名师生前往国(境)外学习交流,500余名国(境)外专家、学者、学生来校讲学或访问。

中外合作办学 助推国际化发展

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育人质量。2016年起,成都纺专与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合作举办艺术设计专业专科教育,两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互认,引进英方课程及英方校企要求的设计项目,开设双语课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引进和吸收英国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通过两年中外合作办学实践,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培养目标定位到教学内容与教育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学生的艺术设计与创新能力明确提升,同时也锻炼了一支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进一步跨文化交流的教师队伍。

教学管理与质量管理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成都纺专在实施合作项目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情况,融合英方与自身管理的各自优势,采用国际接轨的先进教学管理模式,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通过采用英国南埃塞克斯学院的质量评价体系,对接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督委员会(QAA)的质量认证和保障体系,严把教学计划、师资聘任、教学硬件建设、教材选用、教学过程监控、考试考核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控性和学校质量持续改进意识明显增强。

发挥专业优势培养 “一带一路”急需人才

在纺织、建筑等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等大背景下,成都纺专从2013年开始开设招收建筑工程、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留学生。5年来,先后招收老挝、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160余名。为满足生源国对人才需求的需要,成都纺专采用“订单”方式开展留学生培养工作。

近年来,学校的老挝留学生在中国-东盟留学生汉字听写大会取得团体第一名,在第十届、第十一届“留学中国梦”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文演讲暨征文大赛中获9项奖项。学校毕业的留学生素质和能力受到生源国高度认可,老挝琅南塔省教育厅特地向学校颁发荣誉证书,以资表彰。

服务企业“走出去” 促进产教融合国际化

“要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朋友圈”日益扩大,成都纺专紧跟产业转移,让一批出色的、有实力的优秀教师走出去,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园区提供人才技术供给解决方案,为“走出去”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并培养本土化人才。

2015年,在中纺联指导下,成都纺专与中国纺织企业管理协会签署合作协议,派出相关专业人员、教授深入孟加拉国、柬埔寨、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服务纺织服装产业“走出去”战略。

目前,成都纺专已与孟加拉国4所大学合作建立了海外纺织类实训基地;与老挝磨丁经济特区签署协议,成为首家在该特区建设实训基地的国内高校,还与老挝琅南塔省教育体育厅签署了外派教师合作协议;2018年,学校成为埃塞俄比亚巴哈达尔大学纺织与服装科技院博士生培养单位。

下一步,学校还将继续拓展学生海外实习就业,加大服务“走出去”企业力度;和国(境)外政府、中资企业合作,为相关园区培养本土化人才、提供技术培训与咨询,为中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的渠道。

长向桑梓纺经纬,永为河山织锦绣。成都纺专在服务“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从传承非遗技能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到承接产业发展升级,发挥了一所地方职业院校的责任与担当,将“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落到了实处,国际化办学水平得以全方位提升。

(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