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90期家教周刊(总第334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为儿童打开一扇“创造性思维”的窗
《教育导报》2019年第90期家教周刊(总第3347期) 导报一版

记者 向颖

未来,对儿童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遗憾的是,当前,“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催生了许多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现象,人为限制了儿童的天性,妨碍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给儿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副会长王灿明,他认为,培养幼儿创造力比教授知识更重要。3—6岁是创造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打开的“窗口”越多,创造力提升的机会就越大。

 

 

王灿明,中国发明协会学前创新教育分会副会长,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他以14年心血精心书写的《儿童创造教育新论》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创造教育理论体系,主编的《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与教育》为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

 

不在孩子的思维里画框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为什么会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维呢?王灿明认为,这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过于功利化有关,如果只关心孩子成绩,就可能把孩子教“呆”了。

孩子小时候都喜欢问为什么,有时,老师、家长的答案太直白。“学前儿童不了解理论,也不追求统一答案,老师、家长告诉得越正确,孩子的创造力发展越受限。老师、家长应鼓励儿童想得远些,想得灵活些,想得与过去不一样,想得与别人不相同。”王灿明说,“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首先必须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个“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可以随意地想,不受约束,没有规定,想错了也无妨。唯有这样,才能使儿童无拘无束地思考。

发生在美国内华达州的一个诉讼案很出名,一位母亲发现女儿认识字母“O”后,一纸诉状将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法庭,因为女儿在认识“O”之前,它可以是太阳、足球、苹果,现在女儿失去了这种能力。在这位妈妈看来,超前教育无异于洪水猛兽,它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折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最后,她胜诉了。超前教育恰恰是当下中国基础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家长为了赢在起跑线上,不关心、不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一些家长将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寄希望于自然发展,在成长关键期不进行干预;一些家长知道其重要性,但实际生活中不知道如何引导;还有一些家长在理论和方法上有偏差,在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上起反作用。

王灿明表示,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少一些非 A即 B,多给孩子一些想象的自由空间;少一些揠苗助长,多一些对儿童成长的等待;少一些剪掉翅膀的“智慧”,多一些保卫童年的“梦想”。

 

走出“成人化”的误区

王灿明曾在3所幼儿园开展了“主题绘画能力”测试,结果显示,小班的创造力最高,大班的创造力最低。是什么导致了幼儿创造力发展的“递减现象”呢?他在上海一所幼儿园的创造教育观摩课上找到了答案。

在这堂绘画课上,老师教小朋友们画一对母子,互动环节,孩子们热情地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在场专家看。王灿明发现,他们的画无论构图,还是色彩,都和老师的示范画几乎一模一样。他十分遗憾,走上讲台询问:“有没有小朋友和老师画得不一样?”一个小朋友勇敢地站起来,说:“我在小朋友的肚子里画了一颗心,因为小朋友爱妈妈。”王灿明称赞他的想法,紧接着,更多小朋友举手起来分享,有7位孩子找到了他们和老师示范画的不同之处。

王灿明认为,创造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走出“成人化教育”的误区,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自觉意识,是否有能力发掘出普通环节中潜在的创造教育内容,是否能把握住创造力发展的契机。“很多幼儿园老师没有掌握相关理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做。”

王灿明提出,学前教育的约束度相对较小,是冲击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最好的突破口。幼儿园作为孩子的主要学习场所,在推进创造教育上大有空间。幼儿园可以开发园本课程,将创意课程和创造教育相结合,让孩子在自我探究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教育可以和幼儿园的五大领域相结合,强化创造性活动和创造性教学;将创造教育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充分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

 

在“优化的情境”中唤醒创造潜能

很多家长、老师从教育方法上去思考如何提升孩子创造力,通常会忽略一个问题:要在情境中提升对创造力的培养。创设情境,让孩子有机会体验生命中的各种“波澜”,自己选择、自己探索。

幼儿园如何实施情境教育,使之符合学前教育特点?王灿明专门拜访了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在她的策划与指导下,王灿明的研究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学前情境教育影响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并通过44个实验课例分析,总结出5个值得借鉴的操作要义。

“以儿童游戏为导向,玩中学。”培养创造性思维,游戏很重要,它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催化剂。在教学活动中优化角色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象征性游戏,能够在创造性游戏中唤醒创造潜能,激发创造乐趣。

“以活动探究为核心,做中学。”离开了活动探究,就不可能有幼儿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通过拔萝卜的田园体验,探究萝卜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等对真实生活的活动探究,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

“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疑中学。”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4个阶段,老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温故知新与思路点拨,促使幼儿“开其意,达其辞”,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以激发情感为动因,乐中学。”学前情境教育强调情感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老师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情境,使幼儿产生安全感与价值感;建构绘画、音乐、动画、戏剧、影视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情境,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滋养幼儿的创造性人格。

“以提升境界为旨归,美中学。”审美愉悦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使潜在的创新种子萌动、发芽。遵循美的规律,传授臻美技法,开展探美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情境学习的境界。

 

创设有利于“畅想”的家庭环境

王灿明曾与一位博士后家庭一起出游,发现这位博士后一路上都在教孩子算术,比如“20+100”“70+100”,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说这并不容易。是什么让家长在旅行途中都要向孩子传授知识呢?王灿明认为,当代社会的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过度焦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情境的创设不止在幼儿园,也应在家庭推行。那些标准化生产出来的环境会给生活带来便利,但不利于孩子的创造力发展。”王灿明认为,除了调整观念和心态,家长还应该从家庭环境着手,为孩子创造更适宜的成长环境。中国家庭普遍硬环境好,软环境差。比如,孩子的娱乐手段除了电视、 iPad,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演话剧、诵古诗的活动。王灿明小时候就有这样的经历,他的爸爸是位小学老师,下雨天,爸爸经常会把自己写的小说拿出来,让他和哥哥编演戏剧小品。多年后,王灿明依然记忆犹新,这就是创造性环境的神奇魅力。

如果父母可以自己拼装一些简易的家具、修理器具,也是一种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尽管孩子可能无法帮忙,但是看着父母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最好的“身教”。王灿明的爸爸动手能力很强,他和哥哥最喜欢围在一起看爸爸把收音机一点一点拆开来,又一点一点组装好,觉得爸爸“帅呆”了。“孩子会从爸爸身上学习到,遇到问题很正常,你可以想各种办法去解决。虽然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匮乏,但爸爸给了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

王灿明说:“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广度比深度更重要。在孩子需要探索世界,需要和世界接触的关键时期,父母要为孩子开拓广阔的天地,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思维优势,拓展思维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