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90期家教周刊(总第334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小曾的“华丽转身”
《教育导报》2019年第90期家教周刊(总第3347期) 导报二版

编者按

面对不同类型的后进生,教育者应用爱心、欣赏的眼光、足够的耐心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支撑、精神上的鼓励以及方法上的指导。真诚的爱是浇灌学生心田的甘露,当师爱被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老师的教导也就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帮助他们迎接各自的春天。

 

小曾的“华丽转身”

■开江县灵岩乡中心小学 邱达官

 

他,小个子,沉默寡言。请他答问,也是一百个不情愿,声音低低的。提起这名学生,教过他的老师没有不摇头的。班干部交来的“未交作业名单”里,他基本上是“全勤”。他,就是我们班的小曾(化名)同学。

 

“我管不了”

面对不做作业的小曾同学,我曾试过多种方法,无济于事。难道我走入“死胡同”了?我不相信这个孩子已经定型,不可逆转。纠正小曾同学的坏习惯,得家校配合,我一个人的力量不行,如得到家长的支持,那就好办了。

找到小曾家长的电话,我拨了过去:“你好!我是教小曾语文的邱老师。”“哦。”电话里传来一声低低的回答,等了好一会儿,才有下一句:“有什么事吗?”还没等我开口,对方的话陆续传来:“我知道你想要我做什么,是不是小曾不做作业啊,他原来的老师也常常问我这个问题。”我急于将自己的想法与她交流:“希望你在家管管孩子,好吗?……”话未说完,家长一句“我管不了”,挂了电话。嘿,怎么这样不配合,啥态度?

周末,到老街取报纸,快递小哥拿出单子:“邱老师,签字。”旁边来了一个妇女,打量着我,问:“你就是教小曾的邱老师?”我点点头:“你是小曾的妈妈吧。谢谢你在家多花点时间管管小曾。”她一脸无奈,大吐苦水:“小曾的性格犟,我真的管不了。请老师不要为难我。”家长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临走前,我安慰小曾妈妈别灰心,管孩子需耐心。

 

“我是后妈”

   小曾依然“我行我素”,不把老师的话放心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样下去不行!”我决定去家访。

出学校大门,走过一段狭长的巷道,便到了小曾租住在老街的家。屋子昏暗狭窄,屋外小走廊放有一张小桌。

“你家孩子不做作业,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一见面,我直奔主题。见小曾没在旁边,家长轻声告诉我:“老师,我是他的后妈。我不能管这孩子。”后妈,不管孩子,开什么玩笑?我控制心中的疑惑,心平气和地劝家长:“后妈也是妈,同样有管好孩子的义务和责任;越是这样,越要花心思管好小曾啊。”

小曾的后妈沉默了。好半天,她才说出隐情:“老师,这孩子常跟我犟嘴,有时歪着头,撅嘴,想跟我打架?……管严了,小曾的爸爸、爷爷都骂我嫌弃孩子,不当自己娃儿看待;不管嘛,他们同样说我不负责任。唉,真让我骑虎难下。”家长叹了一口气,无语地仰起头。……她的眼眶里,泪珠在滚动。

我想,教育孩子不能步步紧逼,慢慢来,或许更好。我拍拍小曾的肩膀,叮嘱他“在家要听妈妈的话,不能闹情绪”,便离开了这个与后妈一起生活的学生的家。

 

“我试试看”

习惯不好的小曾,受到批评的多,得到表扬的少。我决定“高扬起表扬的旗子”。他能做一点作业,哪怕完成一首古诗,我都会抓住机会大大表扬,奖励他一颗棒棒糖,或者一袋小面包。男孩子嘛,饭量大,上午十一点多,会感到有点饿,此时配合着物质奖励,效果会更好。

我将小曾的进步,及时分享到家长的微信,让家长感到小曾是可以改变的。那天,微信上传来小曾后妈的消息:“谢谢老师的教导!孩子现在放学回家,能主动做作业了。”有时,她还问我今晚的作业是什么,好督促孩子在家完成。嘿,这个“后妈”终于想通了,愿意配合老师,合力管教孩子。她在微信留言:“听了老师的一席话,我决定试试看。”我马上回复了三个“大拇指”。

放学后,天还早,放心不下那个让我担忧的“小曾”,我又去家访。一进屋,见到了这样一幕:这位后妈正给小曾示范词语。只见她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小曾拿起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工整的字。”我表扬小曾,“写得不错嘛。”同时,点赞小曾后妈的行为:“你这个‘试试看’,做得不错。”她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自己文化不高,只能教孩子一些简单的。

“同父异母”的小妹妹跑了过来,抓住小曾的书和本子不放,小曾妈妈马上严肃起来:“别打扰哥哥写作业,一边玩去。”

“试试看”,让这位“后妈”改变了自己的言行,母子俩的关系也从“对抗”走向了“对话”。我相信,小曾会越来越亲近后妈,变得阳光起来。

走出小曾的家,晚霞满天,微风拂面,不时飘来一股乡村田野的泥土清香。

 

小曾进步了

又一个新学期来了。小曾穿着新衣服,背着新书包,走进了学校。

“字词书写”“课堂作业”及“学习园地”,都有小曾的本子。奇怪了,小曾脑子开窍了,从开学至今,很少欠“作业的账”了。

我仍然“拿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优点,同时,继续给小曾的后妈“出主意”:生活上贴心,学习上关心;孩子面前常微笑,多夸奖。

令人惊喜的时刻,终于来了——

那天放学,布置完作业,我回到办公室。此时,夕阳的余晖洒满了田野。校园里,处处生机盎然,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开得那么热闹。孩子们哼着歌儿,三三两两地走出教学楼,走进金色的阳光里。

“咚咚——”敲门声告诉正在看书的我,有人来了。谁呢,也不说句话,只在那儿轻轻地敲。我离开椅子,打开门,一看,是他?我一时惊住。“老师,这是我的作业,请您批阅。”小曾主动交来作业,真把我乐坏了。一批改,全是“√”,我画了一个大大的“A”,奖励他一个日记本:“祝贺小曾进步了。”久违的笑容绽放在他的脸上,别提多快活。

对于这个“特殊”的孩子,能够做到这样,已经是他的“华丽转身”了。此时,他面前的老师——我,心中荡漾起快乐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