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93期家教周刊(总第3350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补习班”
张文博
七日谈《教育导报》2019年第93期家教周刊(总第3350期) 导报一版

看完电影《银河补习班》后,和朋友聊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说实话,我们都很诧异,上世纪90年代有这种思想开明,和孩子平等相处,无条件支持孩子想法的爸爸吗?

其实,这种爸爸就算放到现在,也是个异类。有哪个当爸爸的,能一下给孩子请一两个月的假带他去看展?有哪个当爸爸的,可以拍着胸脯说不用学校的习题集和课外辅导书,自己帮孩子学习?有哪个当爸爸的,可以无视老师的标准要求,鼓励孩子写出自己真实想法和感情?这些特立独行的背后,是一个爸爸对教育的另一种尝试;他想尽办法让孩子找到学习的兴趣,让孩子爱上学习这件事本身,永远不要停止思考,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考试结束了,就把书都撕了;他让孩子明白那些数理化公式的意义,明白“草色遥看近却无”、“落霞与孤鹜齐飞”这些诗句究竟美在哪里,把对自己有用的记在心里一辈子,而不是毕业了就忘了。

谁也不能说这个爸爸的做法百分百正确,这种教育方式也不可能复制,也许还有一定的风险。换一种方法,可能会教出更听话、更懂事、成绩更好、更讨老师喜欢的孩子,但那些听话乖巧的孩子,有多少牺牲了自我,这一点,我们身为过来人难道不清楚吗?

主创团队在对电影片名的诠释上说整个宇宙都是人可以获取知识的地方,但我从电影中看到的是,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补习班”。

或者说,父母是孩子的主修课,学校是“补习”。学校能教给孩子足够的知识和道理,能告诉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能告诉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怎么把知识和道理用在人生中,需要父母去引导。就像影片中,儿子马飞问马皓文,我能不能不睡觉,陪你熬夜?马皓文说,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决定,别什么都问我;就像马飞被困在滔天洪水里,命悬一线,马皓文强忍着痛苦和悲伤隔空对他喊,想想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想想办法,你可以的。

教育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复杂了,有太多理论、理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但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好成绩,或者好前途,而是教会一个人,当父母不能再陪着你,当周围没有可以依赖的人,当绝境和困难到来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马飞说,妈妈说要考上清华北大,马皓文反问,然后呢?考一个好名次,然后呢?考试拿了高分,然后呢?考上名校,然后呢?进了大公司,然后呢?升职加薪了,然后呢?你是为了成绩活着,为了钱活着,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活着,还是为了自己活着?作为父母,要先教会孩子去思考这些,你得先知道你想要什么,你的努力才有意义。

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马皓文一直在对儿子强调,你很棒,你很聪明,只要你肯努力,你一定能做成你想做的事。那一刻我想的是,这样的爸爸,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未必是人中龙凤,但至少一辈子都能活得很自信。在成年人看来,这是一句鸡汤,但对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一句肯定,是一扇通往梦想的门。

这部电影的意义,不是挑战教育制度,不是让所有人去模仿马皓文的教育方式,而是告诉父母,先相信你的孩子,给他足够的精神支持,他才能有一个灿烂的人生。就像马飞当上了宇航员,飞向宇宙之后,垂垂老矣的马皓文半夜爬起来,拿着手电筒给儿子打一道微弱的光。

天下父母心,莫过于此。带你走一段路,到撒手的时候,就放心让你自己走,后面的路怎么走是你自己的事,但别忘了,你人生最大的支撑,就在你背后站着,从来没走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