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96期教师周刊(总第3353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打造幼儿园生态游戏环境
《教育导报》2019年第96期教师周刊(总第3353期) 导报四版

■成都市第六幼儿园叶秀林

我们在游戏研究中做过一项访谈:询问儿童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儿童所描绘的游戏几乎都是在户外进行的;调查老师和家长们最喜欢的童年游戏时,发现户外游戏比室内游戏更容易保留在人的记忆中。

然而,目前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与利用中还存在缺乏生态文化环境理念、教师与幼儿对户外环境关注不够、户外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缺乏多元性等问题。那么,如何在生态视野下充分利用与创设幼儿园户外环境呢?

一、构建有故事、有变化的幼儿园生态游戏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基于构建“生态教育”的园所特色,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优势,开展新人文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生态课程环境创设,打造了凸显儿童为本,营造“自然和谐,充满生命张力”的乐园。

我们借助幼儿园园舍绿色建筑特色,通过合理规划与有效利用,为幼儿营造自由、自主、安全、愉悦的人文环境。如以“一厅(4个主题:春语、夏趣、秋悦、冬藏)、二林(花木林、鸟语林)、三墙(滴灌种植墙、游戏文化墙、环保标志墙)、四参与(幼儿、教师、家长、社区)、五场(生态种植场、角色游戏场、“淘气堡”挑战场、沙水活动场、特色工作场)”为基本架构,使园内的环境自然化、生态化、动态化、游戏化,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使幼儿的生活回归自然。

环境设施中的安全问题需要智慧处理,高压电桩成了实木花房,消防水泵成了小房子,出风口地台成了攀爬瞭望房等,既规避了安全隐患,又美化了幼儿园。

二、户内户外环境一体化,聚焦环境的教育功能

要促使幼儿回归自然的生活,以生态的方式去学习,必须为幼儿创建生态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不仅是户外的自然景观还原、活动场地建设,还包括户内环境的生态化打造。我们将走廊及三维空间与功能室、户外场地整合,营造出宽敞丰富、各具特色的幼儿活动空间,满足幼儿多元发展的需求。

幼儿在教师利用和创设的环境中活动时,教师要着力关注其心理感受,关注师幼在环境中的活动生成以及不同幼儿的不同互动结果,关注幼儿核心经验的获取。幼儿园里,门厅大门的生命之源、功能室外的视觉情境、后围墙的游戏互动等,铸就课程之基;利用弧形墙面、旋转楼道、 S花台等开展早操和体能大循环活动;利用自然环境资源生成主题课程。同时,我们以“立足生活、引发探究、指向友好、共享智慧”的课程理念,开展绿色生态活动课程,比如,借助雨水收集系统,创设“水循环滴灌种植墙”,尝试开展“水循环滴灌种植”“雨水到哪里去了”课程,以支持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认知、学习,提高自然生活素养和应对自然的能力。

三、形成生态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在幼儿园生态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形成了生态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即:基于幼儿特点、基于活动开展,让建筑理念可视化,能激发幼儿参与和体验;环境具有教育互动性、可变性、可生成性;环境体现生态美;实现人与自然、世界的亲和,体验生命的美,感受生命的生机;环境能彰显办园理念和园本课程。

通过生态视野下幼儿园户外环境利用与创设的思考与实践,我们还尝试做出以下变化:课程资源利用的变化:从封闭到开放,从担心安全到关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课程视角的变化:从幼儿生活中来,而着眼于幼儿的终生发展,即为幼儿今后自信地面对社会,具备幸福生活的基本能力做准备。在课程实施中,突破了空间的禁锢、时间的限制、形式的局限。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愉快地参与环境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在各个角落自由结伴,自在游戏,与环境对话更自如、更专注、更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