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99期家教周刊(总第335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接过老教师手中的“火炬”
《教育导报》2019年第99期家教周刊(总第3356期) 导报三版

■四川省阆中市河溪镇小学朱萌

2012年夏天,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充满好奇与期待。一次偶然的特岗考试让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那时,教育界许多前辈对我们年轻教师提出殷切期望,鼓励我们挑起教育大梁,担负起教育使命。初出茅庐的我被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热情感染了,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要将教书育人作为终生事业奋斗。

时间如白驹过隙,今年已经是我工作的第7年,回忆这些年,有辛酸、有泪水,但更多的,还是成为教师那一份朴素的幸福。

初为人师初识幸福

初登三尺讲台,我心情激动又紧张,凝视着教室里黑压压的小脑袋,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睛,我微笑着和孩子们打招呼:“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朱老师。”孩子们齐声答:“朱老师,好!”这一声“老师”,令我骄傲,也使我意识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

慢慢地,学生们认识字母了,会拼拼音了,会认字了,会写字了,会读课文了,会通顺流畅又充满情感地朗诵了,会写作文了……孩子们的个头也长高不少,看着当年那些“小萝卜头”一天天、一年年长大,作为老师的我也很有成就感。

除了带着学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偶尔,我还会和他们打成一片,在操场玩起游戏,最常玩的就是老鹰捉小鸡。我扮演憨厚的母

鸡,展开双臂保护身后一只只调皮可爱的小鸡,班上个子最高的男生扮演凶恶狡猾的老鹰。我们师生在偌大的操场上尽情追逐、玩耍,尖叫声、欢笑声交织一起,引得其他师生瞩目观看。这些与孩子独有的记忆在我心里定格成最美的画卷。

生活中,我也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一次,班上几个小朋友发生矛盾,闹得不可开交,我没有当面直接呵斥他们,而是依次找他们谈话,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帮他们分析利弊。最后,小伙伴们高高兴兴地握手言和。有学生头痛脑热生病了,我也第一时间带他去小诊所,并通知家长,之后,再给他补上落下的功课。

一件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充实着我的教育生活。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长大,我感到一种教师特有的幸福。

学习前辈师道传承

转眼7年过去,我从懵懂羞涩的小女孩变成自然大方的老师,一路走来,许多教育前辈、同行的优秀事迹也一直默默地感染着我。

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热爱生活、关爱学生、喜爱阅读、钟爱写作,育人桃李满天下。当我遇到困难而迷茫无助时,他的书就是我的指明灯,帮我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寻前进的方向。

李镇西老师的书《我的教育心》开篇序言写着:“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我也希望像李镇西老师一样,多读书、多写作,用朴素的心热爱教育事业,同时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教育人。

放眼望去,我身边也有许多像李镇西老师一样热爱教育事业的老教师。例如,我身边在河溪小学任教的刘清泉老师,1983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36年。他36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一线,勤勤恳恳。

刘清泉老师回忆,他刚当教师时,条件还特别艰苦。教室没桌子就动员学生们搬砖头,搭上木板子当课桌用;没有作文书,就带着学生去田间捉田鼠,去山坡上采野果,让学生积累写作文的素材;学生没钱上学,他就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生继续读书。有一位因父母离异而险些辍学的女生,刘清泉老师悄悄资助了这个孩子小学整整6年的学杂费用。

如今,刘清泉老师已年过半百,却还是坚持着许多优良习惯,例如,决不把今天的“备、改、批、辅、查”等教学常规事宜拖到第二天,身体力行着“今日事,今日毕”的古训;学校开会,他总是在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会议内容,还谦虚地说:“老了,记性不好,要记在本子上。”他每天都和孩子们一起吃饭、睡午觉,他告诉我,随时跟着学生才放心。只要他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一天,他就应做好这一天的工作。刘清泉老师的一字一句,一言一行深深打动着我。刘老师不就正是我们身边的优秀典范吗?

教育家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工作尽责,对学生尽责,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就像老教师感染着我们年轻教师一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虽然我尚年轻,教学经验、带班经验不如刘清泉老师那么丰富,但我会一直保持学习进取的心,成为优秀教师,带出优秀学生。将老一辈的教育使命,一直延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