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03期家教周刊(总第336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换位思考,助孩子养成同理心
《教育导报》2019年第103期家教周刊(总第3360期) 导报三版

换位思考,助孩子养成同理心

西西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缘故,常常忙得没时间陪她。好在他们知道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所以,每遇到不加班的周末,他们都会抽时间带西西出去玩。

这个周末,西西爸爸出差了,妈妈也忙了一周,只剩下周日可以休息,因为实在太累了,妈妈打算中午带西西出去吃顿饭就回家休息。可吃完饭后,妈妈刚跟西西讲了回家的想法,西西就当场大哭起来,闹着要在外面玩。妈妈怎么安慰她都听不进去,也不愿意回家,妈妈感到头痛,不知道该怎么办。

类似的事情很多,一些家长此时会认为孩子不体谅人,完全不考虑家长的感受。其实,孩子体谅家长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孩子要明白家长跟自己的想法不一样,并能克服自我中心化偏差,形成同理心,才能学会体谅家长的感受。

同理心是指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立场和感受,并不带评价地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是一种换位思考和共情的能力,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的同理心受先天影响,也需要后天不断训练来提高。在孩子八九个月时,已经开始能够觉察到大人的表情和情绪与自己的不同;1到1岁半时,孩子开始出现一些帮助别人的行为;1到2岁时,孩子的同理心会快速发展,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了。

同理心不等于同情心,同理心的核心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的需求,但不一定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帮助;同情心则是指隐藏自己的需求,急切地想要帮助对方。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一、引导孩子感受自己的情绪。孩子要感受别人的情绪,首先要学会感受自己的情绪。家长也需要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某些情绪长期被否定、禁止或忽略,就会压抑情绪,甚至不愿意接纳这部分情绪,直至最后不能识别这种情绪。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办法与别人共情。

二、用同理心跟孩子沟通相处。家长对孩子产生的情绪及时给予回应,有利于孩子去发觉自己的情绪。家长还可以做些引导,例如开头的例子,西西开始哭闹时,妈妈可以和西西说:“这周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来得及陪你,今天也打算不出去玩了,你是不是觉得很难过?”当家长用同理心跟孩子沟通,孩子也会诉说他们的感受,那么,家长先着手解决孩子情绪的问题,再解决具体的问题,就容易多了。

三、给孩子感受同理心的机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例如,当妈妈用同理心去感受西西的感受后,也可以告诉西西:“妈妈这周特别忙,感觉很累,想回家休息。西西觉得很累的时候会想做什么呢?”通过这种不带责怪的沟通,引导孩子感受家长的情绪,逐渐培养孩子的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