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05期校园周刊(总第336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传统文化进幼儿课堂,有趣更有益
■杨全富 凌小燕
《教育导报》2019年第105期校园周刊(总第3362期) 导报三版

走进丹巴县城区幼儿园内,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在过道旁的墙壁上,画满了嘉绒藏族生产生活中的场景。在走廊尽头的区角里,布置有嘉绒民居里独有的锅庄文化,这是该园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种探索。据了解,该幼儿园在传统文化课堂上,开设刺绣、唱民歌、跳锅庄等课程,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趣,还能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

丹巴喝酥油茶的习俗从古延续至今,为了让学生了解传统习俗背后的故事,同时养成在家主动分担家务的习惯,在该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活动课中,老师会组织学生进行熬制酥油茶、搅拌酥油茶、喝酥油茶的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将熬制好的清茶倒进茶桶里,再装入酥油、牛奶、糌粑、核桃仁和食盐等,用力将茶桶里的杵上下抽动。不一会儿,冒着热气、色泽灰白,散发着浓香的酥油茶就制作完成。

唱民歌也是该园开设的传统文化课。在城区幼儿园大一班教室里,丹巴嘉绒藏族民歌的旋律回荡在教室外的走廊上。“为了收集这首民歌,我们的老师利用假期走村入户,与嘉绒文化人士开展联谊座谈会,一字一句地将其记录下来,并谱成曲子。因为有优美旋律的伴奏,孩子们学习起来也非常投入。”该园一位副园长告诉笔者。

在这所幼儿园里,阿姆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她说,学生们大多是丹巴人,在幼儿教育阶段,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非常有必要,这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该园里,让孩子们学习嘉绒刺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在课堂中,孩子们用塑料针代替钢针,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学习刺绣技艺。对于这种流传于嘉绒藏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孩子们觉得饶有趣味。一把剪刀、一根塑料针,就成为孩子们手中的神器。不一会儿,一朵朵鲜艳的“邦锦梅朵”就出现在黑色的布料上,栩栩如生。孩子们将作品装裱好后,悬挂在教室里,为教室增添了几分原生态的意境,博得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该园园长介绍说,该校在教学之中,充分利用传统课程,将责任落实给每一位老师,让传统文化教学走进课堂,让全体学生通过系列学习对传统文化产生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