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07期教师周刊(总第3364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为教育“增效” 给教师“减负”
《教育导报》2019年第107期教师周刊(总第3364期) 导报一版

凌宗伟

在讨论给教师减负的问题时,先要搞清楚“教师负担”以及“负担的来源”等基本问题。我以为,清理负担是减轻负担的前提。只有弄清楚教师有哪些负担、负担从哪里来,才能有目的地“减负”。

任何职业都有负担,要减的是教师本不该承受的负担。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的意思就是“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也就是说,凡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一主责主业无关的事项就属于教师的额外负担。所谓“减负”,就是要减去那些与“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无关的负担,让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

◎给教师减掉哪些负担?

哪些负担不应该是教师所应该承受的呢?或者换个说法,教师的那些本不该有的负担是从哪里来的?我以为大致有下面一些因素:

据教育部梳理,目前全国各类进校园活动达50多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一些本来属于政府、社会、企业的工作过度投放到校园内,使得校园老师们的主业受到了挤压。

还有一个因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新技术、新行业给人们带来的新的挑战,尤其是形形色色的教育改革经验与要求,使得人们眼花缭乱,对教师越来越挑剔。当教师没能达到社会某种急功近利期待的时候,教师就容易受到各方谴责,而加剧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在教育行业内部来看,各个层级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面组织的形形色色的考核、检查、验收、评估、比赛、填表等事务性的工作繁杂;还有来自学生安全上的压力,学生千姿百态,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让教师承受不起的状况,这使得教师们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和工作负担;同时,不能排除来自教师自身的个体压力。老师处在复杂多维关系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角色的分配与转换,以及关乎生计问题的职称职务晋升困难等等,也会给老师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减负”需要“综合治理”

就压力源的视角来看,要减轻教师不该有的负担,恐怕不是靠一纸文件就能解决,尤其不是仅仅靠教育行业内部的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综合治理”。

首先,各级政府与各类政府部门必须真正认识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主责、主业。绝不以各种名义抽调教师或让教师去干本应该政府相关部门与人员干的那些事务,坚决杜绝与学校教育教学无关的一些进校园活动。与之相关的是——要改变政绩观,不将本区域的教育质量纳入政府部门的政绩,这样才有可能做到不单单以升学率考试成绩来衡量本区域教育系统及各学段各学校的办学业绩。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通过各种渠道与途径,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改善、优化本区域的教育生态,以保证教师将精力花在“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主责主业上。

其次,各级政府要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采取科学有效的政策与措施,给学校松绑、给教师减负。要尽最大可能,为学校的教学提供各种保障机制与资源设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减少各级各类行政会议,杜绝(至少是减少)形形色色的考核、检查、验收、评估、比赛等非教学任务,把关注点转移到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校长的遴选要坚持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的原则,让真正明白教育、精通教学,有教育理想与热情而又务实的专业人员去管理学校。

最后,学校管理团队要从制度管理走向人文管理、需求管理,而不单单将目光和管理的举措放在制度建设与绩效考核上。学校管理者要确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的意识,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及学校管理理论,以增强自身专业素养,提升领导力,要根据教师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因人因事而异,积极引导教师科学管理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无论是怎样的管理举措,都要助力教师发展。作为管理者,最应该思考的是:学校为教师的发展做了什么,为什么教师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如果总想通过强硬的管控来改变教师工作状态,可能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压力传递方式宜疏不宜堵。凝聚人心不能靠管控,只能用情、用心、用真。

◎必要的压力能成为“意义度”

从个体来说,教师则必须认识到:所谓压力,不单单是工作时间与工作量的问题,许多情况下是来自心理层面的。心理压力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导致心理压力的因素很多,而且来源、性质不尽相同。

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讲,压力可能是不愉快的,也可能是愉快的;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愉快的、有利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对人的健康不会造成危害;短暂的心理压力对人的身心健康也危害甚小,但长期的心理压力使人在生理上产生过度的反应。如果不愉快的、有害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积极克服,往往会导致种种疾病。

面对压力,态度很重要。社会心理学上有个观点,关注什么,就会发现什么。总想着负担与压力,负担与压力自然会越来越大,《蜜蜂的寓言》的作者伯纳德·曼德维尔说:“人若没有欲望的驱使,便绝不会去拼力奋斗。当人们躺在休眠状态中时,任何东西都不能使他们奋起,其卓越与才能亦永远不会被发现。人这部怠惰的机器若没有人的激情的影响,将可以被恰当地比作一台没有受到风力影响的巨大风磨。”如果将压力视为动力,你会看到另一片天地。

从教师的专业视角来看,当我们有了适应现代教育与教学的背景知识与技能的时候,也就不会纠结与教学的压力了。台湾心理学家洪兰认为:“背景知识就像一个筛网,网越细密,新知识越不会流失。比如说,同样去听一场演讲,有人获益良多,有人一无所获,最主要的原因是语音像一阵风,只有绵密的网才可以兜住它。背景知识又像一个架构,有了架子,新进来的知识才知道往哪儿放,当每个格子都放满了,一个完整的图形就会显现出来,一个新的概念于是诞生。”心理学有一个著名的实验,把一盘残棋给西洋棋的生手看两分钟,让他把这盘棋重新排出来,生手无法做到;但是给西洋棋的大师看同样时间,大师就能正确无误地将棋子重新排出来。把一盘随机安放的棋子给大师看,请他重排时,他的表现就和生手一样。大师和生手的差别就在大师有背景知识,使得残棋变得有意义。洪兰说:“意义度就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这个背景知识所建构出来的基模会主动去搜寻有用的资讯将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组合成有意义的东西,一个没有意义的东西会很快就淡出我们的知觉系统。”

教师也要自己的“意义度”,从而将压力变为动力。当你早上一睁眼,如果对自己生活和工作满怀期待,你就会顺利地起来;如果深感烦躁和压力,你便很难愉快地开始这一天。想当好一名教师,想要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要不断地每天更新自己的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地图,形成缜密的知识网络。你对世界知道和经历得越多,其趣味就越细腻、越高雅,对一般事物的判断就越全面,当然也就更难满足,也就很少会感到这样那样的压力。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没有负担的工作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减掉的是不该承受的负担,更需要用自己的智慧缓解自身的心理负担;还要以科学的态度、专业的精神与技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不通过压力的传递去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当然,这当中还应该有一种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该有的负担说“不”的勇气。

怎么把必要的压力变成自己的“意义度”,可能是每一位教师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