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8期(总第298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融合,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王维令
《教育导报》2016年第88期(总第2985期) 导报三版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皮特·科德指出:“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结合的过程。”透视现实,将“语文教学=课文教学=课文阅读教学=课文内容理解教学=课文内容肢解式的分析”的课堂真实存在。积累不够,运用不够,整合不够,教学过程过于碎片化,学生获得的语文知识能力未能形成模块化、条件化和自动化的价值知识体系。

为打破这种现状,笔者进行了语文“融合课堂”的尝试,挖掘了融合课堂”的八大价值意义:整合教学目标,让每堂课的目标更聚焦;整合教学主题,让每堂课的主题更集中;整合教学内容,让每堂课都有训练点;整合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新视野;凸显语用价值,让学生在实践和运用中学有价值的东西;避免重复性的没有梯度的教学活动;先学后教,将课堂让位于学生的阅读和拓展延伸;打破学科界限,引导语文课程由学科内整合走向学科间整合,创设大语文课程,走向深度学习。

在实际操作中,主要采用了三个层级的融合方式。

一是学科内融合。打破同一篇课文听说读写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式,打破单篇教学和逐篇教学的模式,以阅读为中心,将单篇课文或主题单元课文的听说读写练演做紧密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采用“模块+板块”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实现一课一得,强化语文的语用价值,体现“将人文性寓于工具性之中”的语文学习特征。如五年级下册“变化”主题单元,我们设计了七个模块:预习与汇报检查;重点探究——对比“变化”前后,追溯变化原因;读写结合——探究对比的写作手法;说写融合——口语交际与小练笔表达;成果检测;语文实践活动——看一看变化,说一说变化,写一写变化;整本书阅读——研究《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变与不变。

二是跨学科融合。如教学六年级上册《长江之歌》,让学生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我身边的母亲河”摄影展,考察锦江和沙河的环境、水质现状,设计下一步治理提案,创作“我爱沙河水”歌曲,体现了语文与音乐、美术、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融合。

三是彻底打破学科界限的超学科融合。如六年级上册,在“阅读+”课程设计上,我引导学生阅读了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了促进深度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学素养、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综合素养,我对整个阅读活动进行了17个“阅读+”系列活动设计。其中,整体感知——故事梗概介绍、知识抢答——故事阅读检测、聚焦阅读——美文赏析朗读会、情景再现会,是为了涵育学生的阅读素养;聚焦研究——“三体游戏”的作用、数说三体——“三”的文化内涵挖掘,是为了涵育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哲学素养;创作指导——从《三体》看如何写科幻小说、头脑风暴——成立创作小组进行循环科创小说创作、佳作赏析——对创造的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和微博展示、佳作发布——编辑科幻小说集并出版发行,是为了涵育学生的写作素养;军事擂台——《三体》中的军事装备大比拼,是为了涵育学生的军事素养;知识汇集——《三体》中科学知识点与“不可思议点”,经典对比——《三体》与电影《星球大战》《火星救援》的同与异,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画海撷英——20米画卷画出我心目中的三体世界、情景再创——把自己写的科幻小说进行表演,是为了涵育学生的艺术素养;最后,学生将他们创作出版的17万字科幻小说《破茧》在校内和街头义卖,所得资金成立馨创客基金,用于奖励有创造成果的学弟学妹,则是为了涵育学生的社会交际素养和公益素养。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双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