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08期新闻周刊(总第336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她像格桑花,深深扎根藏区
■本报记者董志文何文鑫文/图
《教育导报》2019年第108期新闻周刊(总第3365期) 导报四版

 

23年前,谢玲从康定师范专科学校(现四川民族学院)毕业后,只身一人从老家巴中来到甘孜州丹巴县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任教。2005年,由于集中办学的需要,谢玲所在的巴旺中学合并到丹巴中学。

自小在内地长大的她,在巴旺中学的第一个冬天,不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的严寒恶劣天气,患了重感冒。“带了三个班的英语,怕耽误上课,吃点药对付着。”

某天,她正在教室讲课,忽然感到不舒服,晕倒了,她被同事送进了乡卫生院,躺在床上,窗外,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门外,黑压压的人群涌向狭窄的病房内,拿着当时最好的礼物——“罐头”,学生,家长和同事纷纷来探望。

时隔多年,当谢玲再跟记者聊起这件事时,“这个画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家长来看,学生来看,特别让人感动”。

“中考完了,我就去大医院好好治,现在我不能请假。”

23年来,谢玲把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学生那里。一直坚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从没有因为个人原因而请过一次假。

谢玲关心学生就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无论严寒酷暑她坚持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带着学生一起锻炼。早操、课间操都能看到她娇小的身影,站在学生队列前与学生一同做。白天不定时巡视教室,三餐到食堂,晚上查寝,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事事关心。

学生王军(化名)的父亲患有血瘤,哥哥也患有重风湿。家住离学校几十公里外的三岔沟高山顶上,要爬五六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家,家庭特别贫困。

一个周末,谢玲突然接到王军家长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家长让谢玲转告孩子周末去他街上的姑婆家。放学时,当同学们都走了,谢玲细心地发现他迟迟不肯离开教室,在座位上悄悄哭泣。孩子说,他不想去姑婆家。

从那一天开始,周六放学谢玲就把他带到家里与自己儿子一起,督促并鼓励他好好学习,要走出大山,改变自己生存环境、生活条件。并且深入孩子家庭,经常和王军以及他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帮助王军走出了内心的阴影,学习逐步走上正轨,也对生活和学习有了新的目标和追求。

每一个学生在校的每一次感动,每一次进步都记录在案,如某年某月某日做了什么好人好事,几月几号哪顿饭没去食堂吃,谢玲都及时准确反馈给家长。常有家长这样说:“我娃娃的运气好!在谢玲老师班上。”

2018年5月,谢玲所带班级临近中考,瘦弱的她胃病再次复发,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但谢玲不忍心放下自己的学生,撑着病痛的身体坚持奋战,痛时就吃药缓解。家人问谢玲:“你不要命啦?”她却风轻云淡地说:“中考完了,我就去大医院好好治,现在我不能请假。”

当中考捷报传来时,谢玲正挂着输液瓶躺在成都大医院的病床上。

“那一刻,我觉得什么都是值得。”谢玲说。

“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1997年,内地女孩谢玲来到大山深处的巴旺中学。巴旺中学学生大多数生活在贫瘠高山上,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在家都说本地区土话,“汉语都说不流畅,英语字母都有困难”。

每个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是有差异的,不能以分数为唯一标准去衡量学生,在谢玲的班级中,成绩差的学生不会受到歧视,每一个学生都会得到谢玲的“欣赏”。

在教育教学中,谢玲坚持以鼓励、赏识为主,以学生的闪光点去激励学生。

2012级学生刘倩(化名),父母因泥石流遇难,家里只剩下她和姐姐两人,刘倩一直情绪低落,已经影响到了她的学习,谢玲就鼓励她,并把她选为英语课代表,并经常与她谈心交流,刘倩慢慢走出了生活不幸的阴影,更加努力上进,后来刘倩顺利地考入了大学,“现如今她在澳大利亚读博士,这个娃娃的英语一直都不错。”谢玲开心地说。

2011级学生张明(化名)成绩一直不理想,孩子与父母关系恶化,父母对孩子完全失去了信心,也不配合老师工作,曾经还产生过退学的想法,她就自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心灵,谢玲一方面鼓励他发展自己的兴趣,并且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功课,还经常当着全班的同学表演张明,谢玲是“绞尽脑汁”去帮助孩子、鼓励孩子。

谢玲对张明坚持不懈地进行理想教育。在她的鼓励和陪伴下,张明开始转变,学习十分刻苦,每天6点就起床读书,晚上12点过才睡觉。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

在中考成绩出来时,孩子给了父母莫大的惊喜。当听到孩子倾诉了谢玲对她默默付出的一切后,家长迫不及待地给她发来感人至深的真诚短信,至今还保存在她的手机里。

“您在这三年里,为了娃娃的成长操碎了心,比家长还关心孩子,在您的精心关照下,娃娃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优秀孩子。谢谢您!敬爱的好老师!”开学返校时家长当面致谢。

“教书是良心事业!”谢玲说。工作23年来,心中随时装着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自己的学生,使他们从内心深处逐步消除自卑心理,积极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谢玲的英语课。在统考中取得很大进步,从汉语都说不流畅,英语字母都有困难,到她所教的英语学科也以142分的班平均分勇夺全州第一!

作为老师,谢玲教学成绩优秀,先后获得“四川省优秀乡村教师”“新时代智慧教师”“甘孜州骨干教师”“甘孜州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称号。但在和谢玲的交谈中,她对成绩谈得不多,谈得最多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谢玲说:“良师总是育人多过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