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8期(总第298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走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误区
■李纯洁
《教育导报》2016年第88期(总第2985期) 导报三版

误区一:运用了多媒体,就是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多媒体的普及,一些教师每课必用多媒体。但大多数教师的课件制作相对简单,纯粹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一些教师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经常运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展示大量信息,图片、动画、视频、影音信息交织在一起,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分析、理解、接受能力形成了挑战,太过繁复的导入给学生领会授课意图造成困难,达不到理想效果。比如,一位老师在上《飞夺泸定桥》时,一开始就播放了近8分钟的视频,接着出示十几幅战争图片,然后是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最后还设计了欣赏《长征组歌》的环节。大致统计一下,整堂课影音、图片所占的时间就花去了课堂时间的一大半,学生读课文的时间被压缩得近乎无,问题与知识没有延伸拓展,有思维深度的问题也完全没有。这种过场式的多媒体教学,对教学效果却没有任何帮助。

只有全面系统地理解新课改理念,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正确掌握和运用恰当有效的教学设计,现代教学手段才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做文章,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把现代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较好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误区二:教学变得直观形象,就是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优点之一,就是能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地表现出来,以其形象的画面、清晰的文字、亲切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其兴趣,激活其思维,把抽象的知识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而,一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和形象化,不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导致教学内容太直白,学生缺少了自我思考的锻炼。

比如,课文《穷人》的重难点是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等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一位老师为了突破重难点,找了大量破旧房屋和穷苦者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桑娜和渔夫的困境,放弃了让学生通过书面文字去感受主人公的穷苦,直接用画面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课件是由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上课时,教师只是按照准备好的流程,完成各个教学步骤。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发展。现代化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在设计课件时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用科学性、思想性、适度性原则,合理、灵活地使用多媒体。

误区三: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

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几乎没有了。老师的范读,虽然语音可能不标准,但抑扬顿挫的语调亲切而富有感染力,读到动情处,老师的神态、肢体语言无一不在打动着学生,带动学生一起进入课文情境中。

有了多媒体,板书也在相对减少。好的板书好比骨架,是一堂课的精髓。板书过程虽然有些耗时,但也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过程,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

有了多媒体,师生忙于应付眼花缭乱的课件,阻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也可在通过观察,时时接受和分析学生传递过来的信息,对课堂作相应调整。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陷入“唯多媒体教学论”的误区,应从优化效果出发,把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能动地结合起来,相互改革、相互开放、取长补短,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言行,把知识、能力、情感传给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的,这是任何其他媒体都无法替代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