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8期(总第298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魏宾
《教育导报》2016年第88期(总第2985期) 导报三版

实施创新教育,就是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创造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情境中,获取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创新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做到备课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生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出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做到教学目的创新、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程序创新、师生合作创新以及课堂提问创新。

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越开放,思维就越活跃,思维发展也就越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发、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让学生主动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

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多媒体展示、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等。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并有意渗透转化的思想,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同时比一比谁的方法最新颖、最独特、最有创造性。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边思考、边讨论、边操作,得出了多种推导方法,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励学生探索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尝试、动口表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自己发现规律,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比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折成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块,学生很快想出4种折法。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制造悬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此外,运用问题解决,能启迪学生开拓创新。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各种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从求异发散向创新推进,从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启迪。

二、练习与评价,培养创新思维

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本途径。因此,作业设计要注意层次性,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3个层次的练习目的各有侧重。基本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是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树;拓展练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业设计还要注意形式多样,可以设计口头作业,如说解题思路、说算理等;实践作业,如测一测、画一画、比一比或进行社会调查等;综合作业,如将学科知识汇总,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等;开放作业,如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开放性题目,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进步与变化。评价方法也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体验、成长记录等。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不在于看学生的分数高低,重点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比如教学设计上是否有创新思想、是否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是否扎实、灵活等。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要实行激励性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求,挖掘学生潜能。

(作者单位: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