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1期教师周刊(总第336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从“詹天佑”想到的……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1期教师周刊(总第3368期) 导报二版

讲榜样·播撒爱国的种子

■开江县灵岩乡中心小学 邱达官

让学生从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盛,至关重要。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那天,因遇见“詹天佑”,我和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爱国”的讨论。

阅读一篇文章 遇见一位名人

课间,喜欢读书的雨涵拿着一篇文章来问我:“老师,您读过吗?”停下批改作业的笔,我快速浏览。读后,我笑了,“当然读过!”“那您知道文章讲的是谁修什么铁路?”这孩子,什么事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篇文章啊,讲的是爱国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得到肯定回答的雨涵很高兴,她还告诉我,班上很多同学都在读这篇文章,因为大家觉得这个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很了不起。外国工程师不敢轻易接手的京张铁路,他却敢主持修筑,并且提前竣工。

看来,学生对“詹天佑”很感兴趣。我提议:“下午,我们一起来聊聊‘詹天佑’,好不好?”

“好!”大家异口同声。

“读文章的同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詹天佑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看着孩子们专注读书、翻阅资料的情景,我提了个小小的建议。

了解一位名人 感受一种精神

上课铃声响,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活动正式开始。

“谁来介绍詹天佑?”

一向发言积极的小唐高高地举起了手,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1878年,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81年,年仅21岁的詹天佑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毅然回到了祖国;1905年,他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听完介绍,我问:“有什么感想,说来听听。”

“詹天佑真了不起!修建了京张铁路。”黄兰第一个回答。

李鑫小脸发光,紧握拳头,信心满满地说:“我为詹天佑感到骄傲,他为中国人争了光。”

“詹天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学习委员朱丽不紧不慢地说,“大家想一想,当时国外条件那么优越,詹天佑却选择放弃,毅然回到祖国。这样的决定,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她的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

“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詹天佑,让他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我装出疑惑状。

教室里一片安静。孩子们的小脑瓜快速地转动着。

“儿不嫌母丑。”获得“阅读之星”的陶同学解答了这个问题,“国外条件再好,那也是外国。当时中国很贫穷,但她永远是自己的祖国。詹天佑懂得,只要每个中国人作出自己的贡献,祖国一定会强大起来。”陶同学的发言,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鼓起掌来。

“是啊,什么都比不上自己的国家好。”我适时点拨,“詹天佑心怀祖国,一心报国,他选择回到祖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爱国精神。”孩子们的声音,坚定有力。

“詹天佑的爱国精神,还表现在哪里?”我又抛出一个问题。

孩子们沉入文字,细细寻找着,仔细琢磨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回答蹦了出来——

黄可说:“詹天佑明知道修“京张铁路”的任务十分艰巨,他却毅然接受了任务。没有强烈的爱国情感,是做不到的。”

刘路说:“为了给中国人争一口气,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这难道不是一种爱国精神吗?”

班长说:“詹天佑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设计了开凿隧道的方法和‘人’字形线路,使铁路提前竣工。这太给力了,扬了中国人的志气。”

…………

撒播一颗种子 长成一棵大树

聊到这儿,我抛出了最后一个话题: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名人——詹天佑,感受了一种精神——爱国精神,那么,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该如何做?

“从现在开始,课堂上我不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小淘气曾勇的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表扬。

“向詹天佑学习,做一个爱国的人;不怕困难,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好少年;热爱祖国,永远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多读书,了解祖国的历史,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

孩子们的心声,感动着我。此时此刻,“爱国”的种子已悄悄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