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3期校园周刊(总第3370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五位院士受聘石室中学“院士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寄语青年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本报记者 钟兴茂 陈朝和 文/图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3期校园周刊(总第3370期) 导报二版

日前,为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翁兴学2160周年,成都石室中学举办了第二季“院士学生面对面”活动。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钟山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周立伟院士,总参57所陈鲸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苏君红院士,以及中国兵器工业昆明物理研究所贲德院士受聘为石室中学“院士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互动。

苏君红

青年要具备强烈的探索欲望

“我交流的题目是《正当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时》,也就是你们现在所处的状态和将来的努力方向。”82岁的苏君红院士,虽已步履蹒跚,但他还是扶着讲桌,勉强站立,向台下的几百名中学生介绍自己的讲座题目。

他告诉学生,自己出生和成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革命先烈的伟大。“如果没有他们的奋斗和牺牲,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今天的你我。同学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热爱祖国,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要像革命先辈一样有坚定的信念,充满才气,勇于担当使命。”

青年学生的使命是什么,怎样做才能充满才气?在苏君红看来,中学生首先要提升科学素养,不仅要学习科学技术,更要理解科学的价值体系,即科学精神。他建议,青年学生要具备强烈的探索欲望,在对当今世界有基本认识和立场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理性精神、实证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苏君红把创新比喻为冰山,大家看到的往往只是露出海面的一部分,实则海下还有更加庞大的所在。每一次微小的创新,其实都是大量的科学素养、文化知识、哲学修养、价值判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他告诫同学们要学牢、学好基础知识,勤奋学习。

科学以理服人,而艺术以情动人,在人的成长教育中,具有科学无法代替的作用。苏君红对此十分赞同,他告诫青年学生要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通过艺术审美调动起深藏于最底层的情感、想象和意识,净化心灵,把精神带向全面的自由。

在苏君红眼中,青年学生正当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时,应该刻苦勤奋,争做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模范,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人品的模范,努力学习、艰苦奋斗的模范,做新时代的追梦者,中国梦的接力人。

贲德

要有好品德、好本事、好身体

雷达是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雷达”就是书本上的一个词语,电影中的一个道具,而对于贲德而言,雷达是数不清的设计图和研讨会,是深山里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是他的人生,是他以科技报国的雄心壮志。

在石室中学院士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活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专家贲德以《我的雷达人生》为题,带领着现场几百名师生一起回顾了他和雷达的故事。

1963年,贲德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来到位于南京的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四研究所工作,学习雷达出身的他,一开始只能研究一些简单的仪表。贲德潜心投入到研究中,很快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一年以后,贲德接到新的项目,研制远程相控阵雷达。“终于可以搞雷达了,这是领导对我的认可和信任呀!”贲德很兴奋,但也很犯愁。“世界上第一个相控阵雷达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出来,大学没学过,书本上肯定也没有。”唯一的资料是一些英语期刊上的论文,可是贲德学的是俄文,“当时我只认得英语的26个字母。”他说。

为了看懂英语论文,贲德先找来了一本厚厚的英语语法书,从中午到深夜,一个星期看完了几百页的语法书,并对英语语法的运用熟稔于心,紧接着他又争分夺秒地背单词。两个月后,贲德就能看懂大部分英文资料了。

1969年,贲德设计的相控阵雷达防御系统获批筹建。相控阵雷达没有可以转动俯仰的“锅盖”天线,它的天线正面为平面,有上千平方米的庞大面积,相当于两个半篮球场,天线背后的控制系统设备有8层楼房那样高,隐藏在中国北方的一座大山山洞中。1971年到1978年,雷达安装阶段,贲德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每年有大半年要待在大山里,和战士们一起住在山洞中,夏天闷热难当,冬天寒风刺骨。

20世纪80年代,领导又让贲德研制最先进的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同事都说搞机载雷达,要脱一层皮,贲德还是坚决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从1980年到1989年,10年间他没有休过一个假期。1989年开完雷达鉴定会的第二天,放松下来的贲德也累倒住院了,原来他患了心肌炎,直到5年以后,病情才基本治愈。

讲座最后,贲德寄语学生们:做人要有好品德,这是立身处世的基础,要刻苦、勤奋、博爱;要有好本事,珍惜学习时光,学好本事,才能参与和驾驭层出不穷的新技术;要有好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紧张学习的同时,劳逸结合多锻炼。

钟山

“人人拼命干,人人是好汉”

在电影《红海行动》与《战狼》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我方人员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我军战舰导弹准确击中敌方目标。现实中,我军战舰导弹发射系统的总设计师就是钟山院士。在与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学生面对面交流时,钟山院士带来了以《防空导弹与航天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讲座。

钟山从“导弹之父”钱学森、地空导弹、红旗七号导弹研制、导弹的发展与航天精神等方面与同学进行了分享。

钟山在讲座中回忆道:“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的时候,苏联导弹武器材料输送中断,周恩来总理召集大家,希望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自己的导弹搞出来,让导弹成为‘争气蛋’。”

正是在这样恶劣的国际环境中,钟山和他的科研战友们扛起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大旗。1980年“红旗-7”导弹武器系统开始研制,钟山被任命为该系统的总设计师。研制的过程充满曲折,但无时无刻不被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所包围。

1988年,在红旗-7定型试验中,当试验进入30分钟准备的时候忽然刮起了六级大风,导弹在飞行中急剧下沉,就在这时,整个阵地响起了“加油!加油!”的呐喊声。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靶机最终依旧被导弹精确击落,整个阵地顿时欢声雷动,一片沸腾。

试验的最后一天是拦击超低空靶机,这是整个试验中难度最大的关键一战,由于靶机距离地面近,不仅给雷达搜索跟踪带来极大困难,而且导弹触地的可能性极大,然而红旗-7号导弹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像老鹰捉小鸡一样摧毁了目标。

试验队里有着这样一段话:“人人拼命干,人人是好汉。”在那个极其困难的年代中,钟山和团队成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拼命的劲头和精益求精的思想研究导弹。

讲座最后,钟山告诉同学,爱国情怀与航天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以钱学森为首的老一辈航天人带头引路,突出了航天人在实践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工作特点,值得大家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