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6期新闻周刊(总第337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孩子读书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很满意”
■本报记者 董志文 何文鑫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6期新闻周刊(总第3373期) 导报三版

甘孜州近年来大力推动教学改革,教育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本报记者 董志文 何文鑫

雅江、道孚、白玉、稻城、得荣5县通过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全州已全面消除大班额及超大班额共163个;实现全州有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

进入新世纪,甘孜州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年来,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得到极大提升。全州大力推动教学改革,落实教育均衡,教育发展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一项项重大成果谱写出甘孜教育的新篇章。

全面普及学前教育,让学生打牢基础

过去,对九龙县俄尔彝族乡洼铺子村村民来说,送娃娃上幼儿园是件很难的事情。村支部副书记尼卜业古回忆说,那时村里的孩子几乎都没上过幼儿园,直接就上一年级。“因为语言不通,学习便跟不上,不少孩子厌学严重,有的早早就退学出去打工了。”

同样的状况也出现在道孚中学。道孚中学校长廖英勇介绍,一些学生的汉语差,上初一了还听不懂老师讲的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读幼儿园,没有进行语言训练,导致后续学习乏力,厌学情绪蔓延。“眼看学校硬件升级,整体环境愈来愈好,但学生行为习惯差,语言欠账多,颇让老师们为难。”

不过,这样的状况正随着甘孜州全力推进“一村一幼”项目、普及学前教育而逐渐成为历史。

洼铺子村村民伍乌阿呷么之前在家全职照看小孩,没有时间外出务工,干农活也有限。村里去年新建了标准幼儿园,教学设施完善,学校还供应免费午餐。伍乌阿呷么的小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便入读村上幼儿园,自己不交一分钱,被子都是免费发放。

“现在好了,小娃娃不用跑去乡上读书。”村民伍乌阿呷么说。她在家照顾小孩,丈夫在外面打工,儿子在乡中心校念一年级,女儿就在家门口这所幼儿园入读。孩子既有学上,打好了底子,家长也能腾出手来种点花椒等经济作物。

为了实现2018年提前整县脱贫,九龙县将贫困村幼儿园建设周期缩短为3年。每年初,县教体局均与所涉乡(镇)政府签订了代建协议。去年9月,全县19个贫困村幼儿园全部顺利开园,俄尔乡就占了两所,现在加上乡中心幼儿园,俄尔乡一共有了3所幼儿园。

在大山深处的河谷地区,记者走进丹巴县巴旺乡小学,校园不大,学生人数不多,但教师和周边居民对学校的认可度很高。学校曾经是全县的教学质量明星学校,这两年来,随着藏汉双语教学的持续开展,校园环境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后劲足,而且也养成了爱卫生、懂礼貌的好习惯。

记者从甘孜州教育局了解到,全州2018年脱贫村幼儿园建设项目为167个,截至2018年11月底,该州完成166所贫困村幼儿园建设任务,完工率为99 .4%,完成投资6260万元。全州共招聘1373名村级学前教育辅导员,并进行了辅导员能力提升培训。

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多途径向教学要质量

留不住优秀的年轻教师,教师观念、教学方式陈旧……这是困扰不少学校的发展难题。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尤为突出。

道孚县麻孜乡中心校副校长付小玲介绍,之前,学校老教师多,有的教学观念陈旧,自身水平也不够。“有的老教师还带着孩子们在教室外晒太阳、打毛线。”学校教导处主任则西翁姆补充说。

随着政府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记者在甘孜州走访期间,看到很多学校新建了教学楼和操场,相关功能室也得到完善。硬件条件好起来了,教学质量的提升迫在眉睫。

大家都迫切想改变教育现状,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力。有了共识,便有动力。道孚中学实施“老带新”,增强新老教师一对一结对仪式感,规定新教师出师了,老教师的任务才算完成;鼓励教师进修专升本,对老师严格考核,加强专业能力培训,提升了教师队伍水平和教学质量。

康定市新都桥小学位于摄影天堂新都桥,风景如画。这里也是康定市教育的一个窗口。校长扎西降措坦言,学校教学压力不小,一是学生底子薄,家校沟通困难;二是如今考核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要求提高了。

为此,新都桥小学狠抓教研,每周三固定开展教研活动,老师轮流上公开课、进行集体备课与交流。今年开始,学校还实行推门听课,老师互相评,以此促使老师课前认真准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强炼自身功夫的同时,甘孜州的学校还利用对口帮扶的机会,充分发挥前来支教的教师才智和能力,尽力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

成都市郫都区对口帮扶道孚县,支教教师吴颖担任了道孚中学副校长,主管德育,她从节约粮食、整理衣着、巡查教室等方面入手,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针对少数民族特点开展歌咏比赛等。

“学校老师从他们(支教者)那里学到了很多先进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廖英勇说。

与此同时,甘孜州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开展多种表彰活动,激发教育工作热情,营造尊师重教氛围。记者了解到,仅2018年,该州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达3216人次,297人次参加省级培训;共实施33个州级培训项目,总计2054人次参加培训。去年教师节,该州表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就超过百名。

教育办得好不好,学生家长说了算

“娃娃在这里读书,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学校是村里最好的建筑,老师认真负责,我愿意把娃娃送到学校里来。”丹巴县冬谷乡阳山村村民张勇说。

在道孚县麻孜乡中心校,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学生上学不用花一分钱。学校新修了教学楼、两层楼的食堂和学生宿舍。而年轻教师的到来,则激发了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你看,这块地里的冬小麦从选种子,到翻地、下种,都是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的。”站在学校劳动园地旁,副校长付小玲有说不完的满足感。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道孚县城关一幼入园的幼儿从过去不足100名发展到如今800多名,人均空间严重不足。

该幼儿园周边都是民房,为了能容纳更多孩子,城关一幼将走廊开辟成阅读区,将楼顶开辟成新的运动区,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空间。

“家长满意,也更认可和支持老师们的工作。”城关一幼园长李艳说,学校开展学生和家长用藏汉双语讲故事的活动,定期在微信公众号推送语音故事。“现在报名讲故事的家长都排起队了。”

行走在甘孜的深山与河谷,走访城区和乡村的学校,记者明显能感受到,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老师那里,只有教育才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良方;在家长那里,要尽一切努力让子女享受更好的教育。

现在,每天下午,对于伍乌阿呷么而言,她的固定任务是按时接回在村里上幼儿园的女儿。等待间隙,记者看到她和其他村民手上拿着标明学生身份的吊牌。乍一看,这与城市幼儿园的相关规定无异。“孩子读书的条件越来越好,我们很满意。”伍乌阿呷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