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7期校园周刊(总第337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有一批人在前方感召着我,跟上!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 毛道生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7期校园周刊(总第3374期) 导报三版

不知不觉间,我从事教育已有23年了,说来也不长,自己还没有退休,即或是退休了也还会发挥余热,继续从事教育事业,做教育“常青树”。那么,是什么把我吸引到教育战线上,并乐在其中呢?那是因为有一批比我更热爱教育的人在前方感召着我。

教育梦的起点

老师光荣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男孩子的梦想大多是当科学家、警察、解放军、工人等,愿意当老师的,的确很少。我读小学时就萌生了当老师的愿望,这源于我的小学班主任徐德碧老师和我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徐老师对我这个家境贫寒但又自立自强的孩子格外照顾,经常鼓励我读书“跳龙门”,因而要求十分严格。徐老师对工作极为认真,对学生极其关爱,在村子里很受尊重。母亲从小教育我,老师是“神龛上都要供的人”,一辈子都要对老师恭恭敬敬的。农村人表达对老师的心意很朴素,那就是“送菜”,我家菜园子只要有新鲜蔬菜出来,母亲必定让我第一时间送一点给徐老师“尝鲜”。即或我读大学了,离开家乡无法自己送,母亲都要亲自送一点给徐老师尝鲜。

1985年9月10日,这是一个让中国教师刻骨铭心又激动不已的日子,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曾担任村里“扫盲班”代课教师的母亲,一向“尊师重教”,面对“教师节”,也很激动。那一天,刚上初一的我,在学校组织下,要到县城参加庆祝游行活动。学校要求全体学生穿白色鞋子,母亲咬牙给我买了一双白色胶鞋。结果在9月9日的彩排中,鞋子被弄脏了,来不及洗怎么办?我灵机一动,找了白色粉笔,厚厚地涂上一层。游行那天,全县城的人都动起来,锣鼓喧天,口号震耳,彩旗飘飘,人人欢跳。教师的荣光形象和社会地位,在我心田里再次扎根。

我从小就认定当老师是一件很荣光的事。高三时,我被推选为保送生,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四川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化学教育专业,而没有选择重庆大学汽车制造专业和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图书情报专业。重点大学不读,选择一般本科;好专业不选,偏选“稀饭”专业,这让周围的人大跌眼镜,其实很简单,做自己喜欢的事——当好老师。

教育梦的启航

以师为师

大学毕业,按照自己既定的目标,放弃了选调,放弃了留校,来到中学。在农村长大,在小县城读中学,在南充读大学,来到成都市树德中学这样的名校,我一下子有点“懵”,有点“慌”,怎么办?如何立足?如何不被学生“赶下讲台”?不会普通话怎么办?一系列问题铺天盖地来了。

在四川师范学院结识的“忘年交”——郑临川先生给我最大的精神支持,郑先生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系闻一多先生亲传弟子。在我毕业之际,他誊录元代吴澄的《勉学首尾吟》赠送给我,说“拳拳相勉无他意,三十年前好用功”。他还把他的文集《苔花集》赠送给我,鼓励我要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精神。于是我谨遵郑老先生的叮嘱,一心研究教育教学。

幸运的是,除了我自身努力外,我身边的优秀教师教给我很多“秘诀”,包括精神的力量和实践的智慧。在树德中学,冯蓉老师热爱教育,给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小毛,当老师好!我下辈子还要当老师!”冯老师秉持“大气,才气,正气;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理念,对于我这个还没有明确的教育理念的青年教师而言,受益匪浅。在成都七中,文宗老师被尊称为“文叔叔”,也被戏称为“文疯子”。尽管年过50岁,成果和荣誉不计其数,但文老师依然“不熄火”,理由就是“七中人,宁愿倒下,绝不趴下”。

2000年12月,四川省制定出台了针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按照成都市教育局的安排,树德中学对口支援甘孜州康南民族高级中学。“老教师”刘兴初积极申报,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递交了申请书,然而由于正在担任高三班主任和教学工作,未能成行。此后几年,我年年申请去支教,直到2003年才如愿以偿,到离成都市800多公里之外的康南中学支教了一年。康南中学的干部教师们,扎根高原,坚守教育,为中国教育的均衡发展和高质发展作出了贡献,深深感染和教育了我,让我明白,教师不仅关乎个人的荣光,而是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未来。

教育梦的坚守

生命立场

工作几年,仿佛是一位合格的老师,甚至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于是我又在想“学生为什么喜欢我?”“我到底给学生带去了什么?”“作为教师如何‘致良知’?”“当老师,除了当好老师,你还应该做什么?”诸如此类更深层次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答案在哪?从优秀教师,从教育家身上寻找方向和力量。大学毕业时,刘利才老师的告诫:做老师,一定要读一读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书。在姚文忠教授和巴登尼玛教授等专家的带领和指导下,我研读很多教育名著名篇,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和实践,站在人类文明和生命生存的高度重塑自己的教育情怀和价值立场。

2010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温总理多次发出“教育家办学”的倡导。那么“教育家”又有何特质呢?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等被公认为教育家,那么当代又有谁能称得上呢?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于漪、卫兴华、高铭暄三人“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这给全国教师树立了旗帜和标杆。“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于漪等人民教育家在前方感召着我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教育的初心是“育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掌灯的人”,“掮住黑暗的闸门”的人,等等。诚如于漪所言“我一直以为学生的成长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教师是在成就学生生命意义的时候成就自己的生命意义。我渐渐明白,学生是你存在的“生命”,而不是你谋生的“工具”,教师应当用心去做“生命养育者”,心无旁骛,坚毅前行,无暇也不必考虑名利、地位和金钱。

教育,一个美好而又幸福的领域,愿天下教育人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