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8期家教周刊(总第337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家长的语言模式会带来哪些影响?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8期家教周刊(总第3375期) 导报三版

“老师,为什么我家孩子看起来很笨。每次说事情,支支吾吾半天,话都讲不清楚。现在孩子越来越大了,我担心他这个样子以后怎么办?”初次来向我咨询的乐乐妈妈,十分焦虑地说。之后,我在给乐乐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确实有这样的情况,但没有他妈妈描述得那么夸张,只是表达内容比较散乱,需要一点时间组织语言。

通过与家长、孩子的一次次沟通,我慢慢了解到,原来,乐乐从小就生活在充满否定的环境里,一旦他有事情没做好,就会受到批评、指责。例如,没接稳家长递给他的东西,立刻有人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些零零碎碎的话语,深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进入他的潜意识中,不断地提醒他自己是多么笨。之后,乐乐在长大过程中,因为害怕家人说他笨,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经常用“嗯,好”“哦,知道了”这一类简单语言与人沟通,词汇量匮乏。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为孩子创造丰富的生活条件,却往往忽略了自己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孩子在成长初期学会的词汇量直接影响他的大脑发育,因为孩子出生后,每秒钟能够产生700-1000条神经连接,语言刺激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语言学习的差距会极大影响孩子的数学、读写、思维、情商等各种能力。一个语言贫乏、充满否定词语的生活环境,很难培养出一个能说会道、自信满满的孩子。有一个简单的比喻,把父母比作复印的原件,孩子就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不是家长想要的内容,那么首先应反思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语言大师,在生活中难以把话说得恰到好处,但我们可以学习、调整对孩子说话的方式、语气和内容。如何与孩子沟通是当父母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这里,小春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与孩子有效沟通的“3 T”法则,即共情关注( Tune in)、充分交流( Talk more)和轮流谈话( Take turns):

一、共情关注。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孩子在做的事情,理解他对事情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建立良好沟通的基础。

二、充分沟通。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描述性词语,让孩子在日后表达中,可以有更多词汇量去丰富他说话的内容,更合适、精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三、轮流谈话。谈话需要两个主角,家长与孩子交流时,应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才能刺激他大脑转动,组织语言,表达观点,从而产生更有效的正向影响。如果只有家长发表意见,那只能算无效沟通。

教育其实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了,学校不是教育的起点,而是家长教育的接力。孩子在校的表现正是父母对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种体现。如果想要孩子性格阳光,家长也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孩子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