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8期家教周刊(总第3375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特殊的“作业”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8期家教周刊(总第3375期) 导报二版

■通江县第二小学 李海玲

从教十余年,每个周末,我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这特殊的“作业”是什么呢?要我具体概括的话,这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这任务每周都不一样。

这项特殊的作业,得从产生的缘由谈起。还记得2009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总是有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却很听老师的话。而且,这种情况还非常普遍,当时,我就在想,这是怎么回事呢?询问了同事和朋友们,他们都说这是正常现象,大部分孩子都是这样的。可我觉得这并不正常,因为我们这一代,小时候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问题。于是,我给妈妈打电话聊聊天,希望从她那里得到一些启发,妈妈虽然读书不多,却总能在我生活中出现困惑时,给我一些启发性的指导。

听完我的叙述,妈妈笑着说:“你小时候的确没有这种情况。听你刚才的描述,我估计是那些孩子没有参与到家长的生活中去。”

这句话使我如梦初醒,是啊,现在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已经与父母的生活严重分离。孩子们要上学,每天早出晚归,父母也早出晚归,好一点的,周末能一起生活两天,差一点的,成年累月面都见不着,就更别谈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去了。

回想我小时候,乡村长大的孩子估计都和我有类似的经历,每天放学,先得帮着大人把农活儿干完,才能回家。回家后,妈妈忙着做饭,孩子们才开始做作业。大人们的很多活儿里面都有孩子的身影,孩子参与其中,也能体会父母的艰辛,在干活儿的时候,还会不由自主地跟家长分享自己的学校生活,日积月累,亲密无间的亲子生活是现代任何高档的娱乐设施都无法替代的。

如今,无论家长如何给孩子讲述自己赚钱养家的不易,孩子从未体验过其中的艰辛,是根本不能理解的。那该怎么办呢?城市化是必然趋势,家长们现在从事的现代化工作,孩子如何才能参与其中呢?经过我的了解、分析,我发现,其实好多工作仍然可以让孩子参与其中,当然,并不一定像我们小时候那样,让孩子陪着大人一起干活,现代的参与可以是观察、感受,甚至远程体验的。

于是,我做了一次小范围的调查,请学生谈一谈对父母工作细节的了解情况与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回答都是像考试答案一样标准,却含糊不清。只有少数几个孩子能从细节和小事谈到父母工作的特点,由衷地认识到父母工作的艰辛。

那之后,我便开始布置特殊的“家庭作业”——参与到长辈的生活中。这周,我布置的周末作业是“与父母一起去乡间劳动”。

一位家长将孩子的参与过程与收获发到群里,让我更加坚定自己这样做是有价值和意义的。这位家长为了让7岁的女儿体验秋收,特意周末带她下乡参与收割劳动,烈日下,母女俩一起晒稻谷,从未见过稻谷的女儿问:“妈妈,这些是什么?”妈妈蹲下来,和女儿围着一地的金黄色,笑着说:“稻谷,把壳去掉就是大米啦!”话未说完,几个小家伙就开始一粒一粒剥米粒,妈妈耐心地在一旁观察,也不急着去阻止。过了好一会儿,小家伙捧着一堆米粒跑过来,大汗淋漓地说:“怪不得诗里面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我剥了半天才这么一点,要收获一碗米饭得多累呀!从小苗长成稻谷,再收获,已经很难了,剥这米粒更难!”妈妈便抱起女儿,慢慢给她讲稻谷种植、收割等农事。有了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孩子内心美好的情感很容易被唤醒。都说教育事业,德育为先。很多时候,品德的塑造光凭语言不能深入人心,切身参与其中却很容易做到。

我的特殊“作业”将继续下去。让孩子们多多参与家长的生活中去,制造更多亲子间的美好时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