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19期教师周刊(总第3376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构建自适应的翻转课堂学习平台
《教育导报》2019年第119期教师周刊(总第3376期) 导报二版

■李小锐 冯铂

目前,普遍反映的我国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率偏低。为响应课程改革的新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倡导师生互动,但这些互动往往过于形式化,表面热闹,实际空洞,课堂时间在教师没有意义的启发式提问和多媒体的空泛展示中流失,学生形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率学习。

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发了教师的思考。这种将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颠倒的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学校教育,也适用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成人培训和继续教育。然而,美国自身的信息化传统以及学生学习特征和我国大相径庭,照搬美国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应用后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独自看视频,缺少知识的有效互动性,同时教师也无法掌握学生有效的学习特征、信息等,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更为低效。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基于自适应的翻转课堂平台来支持先进教育模式的应用。

国外学者非常重视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可汗学院”作为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应用的一个典型,免费提供的大量优质教学视频,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实施翻转课堂的难度,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国外学者在教学实践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探索并且形成了一些典型模式:林地公园高中的模型、河畔联合学区模型、哈佛大学模型、斯坦福大学模型等。每一类模型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比如美国加州河畔联合学区在翻转课堂里采用了基于 ipad的数字化互动教材,在节省教学时间、吸引学生兴趣,师生有效互动、丰富的网络教学视频资源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知网上,研究翻转课堂的文献从2012年的30篇增加到2014年的971篇,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态势。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基础教育的应用研究与高校实践研究方面,其中包含教学设计的研究、教学模型的研究、技术以及评价的研究等。

自适应学习平台方面,国外已开展了一系列自适应学习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方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软件系统相继问世。如 InterBook、 KBS-HyperBook、 CHE?OPS、 SKILL等。德国和美国搭建了一个智能可交互的网络教学系统ELM-ART,并且在德国特里尔大学教学活动中获得不错的效果。它支持的编程学习,以用户自适应和可交互教科书形式提供所有的在线学习资源。可以提供个性化知识导航、课程序列化、学生解答的个性分析、基于实例的问题求解等功能。

在国内,也开展了一些自适应学习平台的研究。比如,中科院研制了 Z+ Z智能教育平台,该平台具有动态作图、问题生成等功能,用户可以在平台提供的坐标系上制作任何几何图形,系统跟踪坐标系上每一步的操作并记录下图形所有的相关信息;王陆等以首都师范大学虚拟学习社区为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了为期两年半的网络教学实践,就学习者的个性因素和学习风格对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有恒性因素、实验性因素、创造能力因素、在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因素和世故性因素各项学习者特征因素。

基于自适应的学习平台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与自适应学习方法结合,探索适合学习者的学习者模型,搭建基于自适应的翻转课堂学习平台,使得学习者和教学者在该平台进行学习和教学,从而获取相关学习和教学的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再结合教学数据、心理评估数据、社交数据等,利用大数据分析算法、移动互联网、人机交互等信息化手段,形成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信誉模型,并随着学习过程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为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报告,知识推荐报告等,在学习的方向、方法、环境、实例等方面提供个性化、自适应的服务,帮助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认知、发现和总结出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建构的方法,最终形成自有的学习理论。

(作者单位:科学出版社成都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