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28期新闻周刊(总第338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白玉县有了“明星管乐队”
《教育导报》2019年第128期新闻周刊(总第3385期) 导报四版

——记成都市武侯区龙江路小学援藏教师王璐

■本报记者 杜蕾

今年7月的一天晚上,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音乐教师王璐收到了一通来自藏区的视频电话:“老师,你骗人,说好了要来参加我们的毕业典礼,看我们表演的。可是你没来……”电话那头,是四五个十几岁的藏族学生,有个孩子甚至难过地哭了。电话另一端的王璐,泪水也在眼眶打转,“老师一定会来看你们,你们毕业了也要记得练习。”

“特别自豪教过这群孩子,两年援藏,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回忆。”王璐说。2016年9月,作为成都市武侯区第四批援藏队教育组组长,王璐来到甘孜州白玉县,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由来已久的支教梦想,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

藏区小学“管乐”飘飘

“参与援藏,贡献自己的些许力量,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2001年,听了武侯区同事的援藏事迹报告,刚参加工作的他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藏区支教。十多年过去,这个决心从未改变。王璐说,原本2011年他曾有机会援藏,但因身体原因最终未能成行。2016年,王璐终于等到了又一个援藏的机会,这一次,他坚定地出发了。

援藏期间,王璐主要在白玉县一完小担任音乐老师,教11个班的音乐课。王璐说,学生在音乐知识、音乐素养培养上的基础几乎为零。针对这样的情况,王璐制定了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柯尔文手势,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进度安排主要依据,以强调乐谱读写能力培养为思路进行教学。同时,他还在所教班级推起“器乐进课堂”,教学生演奏竖笛,筹划成立竖笛乐队。

学生们的热情超出了王璐的想象。竖笛乐队计划招募40名学生,结果有200多名学生报名。当年11月学校举办大型活动,竖笛乐队在活动上大放异彩,表演了《雪绒花》《欢乐颂》等曲目,颇受校长、老师和学生的欢迎。

竖笛乐队建起来了,但王璐心中有个更大的想法:“竖笛涉及的音量、音域有限,不适合在大场合演出。我希望能发挥自己所长,为孩子们建一支管乐队。”

竖笛乐队的表现和成长打动了校长,他支持了王璐在学校成立管乐队的想法。于是,学校拿出原本尘封在库房里的5把萨克斯和7支单簧管以及打击乐,又购买了小号、长号、大号等乐器,管乐队一步一步开始建立。王璐自己也通过联系身边朋友为管乐队援助万余元的器材,包括50个板式谱架、40个校音器、乐谱等。

2017年3月,白玉县一完小管乐队正式成立,有45名队员组成,均来自二到五年级。为了不耽误学生的上课和学习时间,王璐带着队员,利用午休时间、下午放学后以及大课间的时间进行训练。

管乐队的孩子们在训练中逐渐成长。有个学生叫扎西旺墩,思维活跃,性格特别活泼,每次乐队排练,总是第一个举手问问题。“这样的孩子照理说,应该是非常优秀的,但他刚好相反,一直跟不上训练的节奏。”王璐通过观察发现,扎西并非学习不行,只是想得多、说得多、做得少。

为了激发像扎西这样孩子的能力,训练时,王璐时不时会请一些表演突出的学生当着全体成员的面表演一番,渴望“秀”一下的扎西向王璐表达了想要展示的愿望,王璐笑着说:“可是我觉得你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可以练到更好,那时我再邀请你为大家吹奏。”

“最初,老师们让学生来参加管乐队,都担心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但实际上,这一年多训练下来,孩子们专注度提升了,成绩反而都有进步。”王璐说。

在一完小2017年的“六一”活动上,管乐队首次亮相,在县上篮球场表演了《铃儿响叮当》《蒙特高湾》两首曲目,不仅得到全校学生的好评,还引来了不少老百姓围观。他们还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参加了当年白玉县的庆“七一”大型演出。

最开心音乐给学生带来自信

如今,管乐队在白玉县已成了“明星乐队”,当地有大型演出,总会邀请一完小的管乐队参加。

不过,让王璐最开心的,是学习音乐给这些孩子带来了自信和活力。

“由于地域、语言和教育理念上的差异,白玉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面对老师不会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王璐看来,音乐很好的一点,在于它的共通性,孩子听了,是能产生共鸣的,能给出好听或者不好听的看法。

无论是在平常课堂上,还是乐队训练中,王璐总是鼓励孩子们有想法就说出来。“如果他们觉得这首曲子好听,我就鼓励他们以拍手、跺脚的方式表达,或者鼓励他们即兴哼唱几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再进一步鼓励他们说出为什么喜欢。”王璐说,这其实是很琐碎、细小的事,但通过老师有方法的引导,对孩子自信和活力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王璐记得,有一名女生特别害羞,别说上课发言了,平时在老师面前连头都不敢抬。王璐经常鼓励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给予肯定,还鼓励她报名参加管乐队,让她在乐队的训练中锻炼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与合作,感受学习音乐的快乐,找到自己的价值。

援藏结束的前一天,这个女孩找到王璐,交给他一封信,上面写道:“是您让我从一个不喜欢音乐的人,变成喜欢音乐的人,真心地谢谢您。”王璐感动不已,“这让我觉得我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两年援藏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可管乐队的后续培养怎么办?王璐在离开前,培养了两个徒弟“跟班”学习,学校也招了一名专职音乐教师,接手管乐队。可他还是不放心,建了管乐队的微信群,及时了解管乐队的情况,远程指导、交流,无论管乐队需要任何资料、乐谱,王璐都会立刻想办法找来。王璐说,管乐队就像他的孩子一样,时刻都牵挂着,想念着。

“援藏这段经历让我体验了不同的人生,也让我的人生更加精彩。”王璐说,白玉的孩子不像成都的孩子,成都的孩子学什么不学什么有自己的想法,而白玉的孩子是你给什么,他就接受什么,难以立刻有自己的想法。他一直在思考,作为老师,通过支教能给、该给学生带去什么,是观念的转变,还是自信的建立?“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靠一批援藏人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用心付出了,就能一点一点看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