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29期校园周刊(总第338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红色教育助山区学校走出困境
——广安市前锋区观阁初中创新教育有特色
■胡林平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9年第129期校园周刊(总第3386期) 导报四版

与大多数农村学校一样,广安市前锋区观阁初中这所大山里的学校,在前些年也遭遇了生源流失的挑战;同时,在校就读学生多为留守儿童,长期缺失父母陪伴,不少学生沉迷手机游戏,行为习惯较差。但近几年,这所学校却成功“逆袭”,不但生源稳定,教学质量更节节攀升。

观阁初中校长柳小军道出了学校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充分利用观阁场镇打响了华蓥山起义第一枪的革命历史、依托校内还有两座华蓥山烈士墓的地源优势,以红色教育打造特色学校,创建‘红星向党’党建品牌并与教书育人融为一体,以红色文化铸校魂,以革命精神武装学生头脑、抢占思想教育的高地,校园风貌大为改观。”

学生讲故事,“七个一”传承红色基因

“1948年农历七月七日12时,观阁起义发动,打响了华蓥山武装联合起义的第一枪,华蓥山游击队谢芝登和袁昌遂两位烈士的墓就建在我们学校。”观阁初中红色文化讲解员、学生朱洪燕,指着操场南侧的红色文化长廊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观阁初中校园看到,该校以图文并茂的红色文化墙为载体,在教室、走廊等醒目位置逐一介绍华蓥山起义观阁籍烈士的英雄事迹;在校门口南侧的保坎上打造起红色文化长廊,形象直观地介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在教学楼的墙体上张贴“红色文化耀中华,革命风骨传后人”等宣传标语,处处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参观时,记者被一间教室中的一幕吸引。上课铃声刚刚响起,讲台上,一名学生正声情并茂地讲述:“敌人获悉武工队大队长王兆南藏身于月亭庵鹰嘴岩一个狭窄的溶洞。1949年7月23日,丧心病狂的敌人押着王兆南身怀六甲的妻子苏万珍向他埋伏的洞中靠近,王兆南无计可施,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时年37岁。……”台下学生一片唏嘘。

讲故事的学生叫唐鑫,课后,她告诉记者,每堂语文课开始前,都会有一位同学讲一则红色故事。她早就耳闻王兆南的事迹,这一次轮到她讲述,正好烈士王兆南的老家离本村不远,她就利用周末前往采访知情的老年人,并在前锋区政府网站查找到相关文献资料,最终整理出革命先烈王兆南的英雄事迹。

“这是我们的‘七个一’红色教育制度之一。”柳小军介绍,该校为红色教育建章立制,实施了“七个一”红色教育制度,让红色教育与学校教育整体联动。“七个一”包括:语文课前学生讲一个红色故事;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齐唱红歌,振奋精神;每周国旗下讲话,师生齐唱红歌;每月看一部红色书籍,写一篇读后感,学校图书馆为此专门定购一批红色书籍;每周开展一次红色文化主题班会;成立红色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天中午放一首红歌,播送一篇“颂党恩”学生征文;每月办一次黑板报,全面了解华蓥山起义的历史和观阁籍的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采访退伍军人,学生写出人物通讯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新闻通讯写作,该校语文教师胡林平利用周末,组织班上的10余名学生采访了当地两位退伍军人。两位年过七旬的老军人翻出当年的证书、纪念章和老照片,向同学讲述了过去的战斗经历,令学生深受感动。随后,学生写出了一篇篇血肉丰满的人物通讯。其中,两位学生的文章还被收集到校本教材《红星闪闪》中,在全校师生中传阅。

柳小军介绍,该校多管齐下,将红色教育渗透到课堂主阵地。新生入学,体育课进行军训,体育教师化身教官,对学生加强组织和纪律观念的教育;音乐老师将红色歌曲纳入必选歌曲;历史老师结合书本,讲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语文老师发动学生采访退伍军人……

学校创建了党员先锋号班级,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在留守儿童之家,党员教师成为代理家长,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一,送温暖,大手牵小手,促进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跟上教学进度。

口号落到实处,实践升向理论

为充分发挥活动育人作用,观阁初中还根据重要节日或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安排红色庆祝与纪念活动。每年清明节与烈士纪念日,学校组织师生祭扫校园烈士墓,缅怀先烈;“五一”节,分年级组织开展讲红色故事比赛;“七一”建党节,举办点赞红色祖国征文赛、演讲赛;重阳节,邀请革命先烈的后裔讲述观阁起义的故事;国庆节,组织学生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二·九”,举办唱红歌比赛。该校通过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口号落实为行动,将红色教育内化为学生的道德情操。

学校组织教师创作校赋、校歌,设计校徽,从各个层面阐述了红色教育进校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成了《红星闪闪》校本教材,将红色教育的实践向理论高度延伸,总结出经验后又指导教育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

柳小军告诉记者,经过一段时间红色文化教育,学校教师敬业精神与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发生可喜变化,生活上勤俭节约,学习上你追我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