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37期校园周刊(总第339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守初心 淬智慧 铸幸福
《教育导报》2019年第137期校园周刊(总第3394期) 导报三版

■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校长

黄敏丽

我,一名普通基础教育工作者,也是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见证者。

在我生命中,有过令人羡慕的青葱岁月,也曾有过职业倦乏的落寂期。但庆幸的是,我从未忘记教育初心,并坚定地走在教改创新之路上。

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当一名好老师

我的职业是父亲替我选择的。15岁时,成绩优异的我考取了成都师范学校。那个年代,考上师范的都是现在能考上“985”、“211”的优秀学生。由于当时的政策规定,师范是定向分配,父亲为了我能留在成都,为我填报了师范。老师为我感到惋惜,因为我的成绩在全年级是名列前茅的,不上师范,一定会有更好的选择。中师四年级那年,我的同学都考取了重点大学,我很难过,留下了遗憾的眼泪,开始自学高中课程。

“既然当了老师,就好好干吧,你可以边工作边读书。”那时我所在的川大附小校长安慰我。渐渐地,我调整了心态,平静地走上了三尺讲台。虽说当教师不是自己的选择,可我觉得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当一名好老师,做个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我遇到了几位影响我一生的好领导,他们都是小学教学方面的专家,不仅手把手地教我,经常深入课堂听我上课,教我如何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用“活”教案,教我如何写工作总结和教学文章,甚至细致到上公开课时的衣着装扮。学校为我搭建平台,每年一次的省外学习,让我的视野不再狭窄,看到教育更广阔的天地,认识了全国的教育专家,希冀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领导的关心帮助和同事的支持指导下,我踏实勤奋地工作,在名师众多的优质学校里,工作仅5年的我成了市级、区级优秀青年教师。

出国研修拓宽视野,开辟教学“主阵地”

“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1996年10月,我幸运地作为教育部公派教员研修留学生,前往日本大阪外国语大学、大阪教育大学进行了一年半的学习,主修数学教育。出国研修的经历,使我的教学理念更新了,国际交流增加了,对话互动频繁了,更让我成熟了。我既忙碌又充实,感谢改革开放带给我的机遇,垂青一名普通基层教育工作者。

日本先进的教育理念、生动的课堂、民主的氛围,深深地感染着我……从山顶走下来,去攀登另一座山,应该是我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吧。我从川大附小的校长助理"跳槽"到新机制、新理念的银都小学做一名普通的教师,就是想把日本先进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第一线,开辟自己教学的“主阵地”。

银都小学的冯淑蓉校长是我读师范时的班主任。在她的人格魅力感召下,我加盟了银都小学,加盟了高新区教育。全新的机制、理念和宽松的氛围,让我满腔热血。年轻的银小选择了品牌发展之路,创业是艰辛的,那份苦和累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作为银小的一员,我与团队共同努力,用青春与激情凝聚银小品牌,银小也成就了我。2002年,我获评高新区小学教师中的第一个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003年,35岁的我便评上了高级教师。

接受新挑战,探索智慧教育

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安排,我于2015年6月来到了高新区最南端的中和片区,筹备成都师范银都紫藤小学。紫藤小学建校之初,我不断叩问自己: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学生和教师最喜爱的学校,如何助力师生的个性成长,怎样实现学校特色课程构建和可持续发展?回眸公派留学日本时所学,以及三十余年教学与信息化整合的经历,在经过无数探索、论证后,我和我的团队定位学校发展方向: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为依托,将紫藤小学建设成为信息化教育特色学校。

在城郊结合部推行信息化教育,举步维艰,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我大胆迈出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2016年10月,高新区社会事业局授牌成立高新区“黄敏丽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吸纳多名以智慧教育教学为特色及信念的教师,搭建起智慧管理的核心团队,开始投身数字化校园建设。而后,我又引领团队常态开展智慧课例实践,探索智慧教研新模式,打通智慧教师成长新路径。4年时间,学校发展成为“互联网+”大数据学校管理云端上的学校。

在紫藤,教师自主利用云平台开放课堂,“云”端汇流教与学大数据。基于数据,借助 AI人工智能平台,构建“同课同构”教研模式。团队共享教学资源,共研教学内容,共析教学问题,通过分工协作—集体备课—共享资源—智慧教研—数据分析—补救教学的路径,最大限度挖掘教研组备课组力量,优化备课、听课、评课模式,精准分析课堂教学行为,构建均质化的多元课堂。

再上讲台,常态开放课堂

年轻的紫藤,超速发展,3年以下教龄的老师占70%,今年新进教师59名。传统意义上的师徒结对无法实施,同课异构、教学竞技百花争艳更不可能。自觉、互助、共好,是紫藤学校文化,也是教学文化。我想,和青年教师同课同构,用课堂践行“黄敏丽智慧教育名师工作室坊主”引领,是真实的、鲜活的。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生本课堂,技术如何助力打破课堂结构,为什么要和青年教师同课同构,一节课能承载多少?作为校长,上课之前,我不停地追问自己。这,也是我的课堂隐形的“教学目标”。技术,不是为用而用,怎样借助技术解决常态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数据背后的价值是什么,如何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差异个性化教学?前测数据分析、课中数据汇流、课后数据反馈,反馈器,思维可视;智慧挑人,因材施教;作品比较,同屏赏析。我想,在课堂上使用技术,用数据诠释“生本理念课堂重构”,是直观的,是高效的。于是,51岁的我走上热爱的讲台,并将常态开放我的课堂……

在诗意校园做智慧教育,成为幸福的紫藤人。每天与可爱孩子相遇时,听到“黄校长好!黄妈妈好!”的稚嫩童音,是我与孩子们互动交流的和谐与浸润,让我时时刻刻地感受到教育的美好。这就是幸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藤小学这方智慧教育的“试验田”,笃行4年,初见成效,成为区域智慧教育领航学校。

百年一梦,我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我时代的使命与责任!

未来,在伟大变革的征程中,我将继续践行办人民满意的且有质量的教育。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