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40期新闻周刊(总第339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宝兴县:乡村教育跑出“加速度”
■本报记者葛仁鑫刘磊
《教育导报》2019年第140期新闻周刊(总第3397期) 导报二版

联盟3所学校学生一起上手工课(图片由宝兴县教育局提供)

宝兴县有着我省西部山区县最典型的特点——地广人稀,全县幅员面积3114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5 .8万余人,散落在3个镇6个乡55个村落和2个社区里。这一特点也鲜明地体现在教育领域:全县40余所中小学校中,学生总人数在20人以下的学校就有12所,其中6所学校学生总人数不足10人。

地理位置偏远、生源少、教师留不住、教育质量不高……是山区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弥补短板,努力让每个山区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近两年来,宝兴县围绕乡村教育进行了系列探索,跑出“加速度”。

“走教”

城乡共享优秀教师

宝兴县自2018年春季起在全县实施教师走教制试点,从优质学校选派紧缺学科教师,到乡镇及以下学校走教,使共享教师”起到“补血”效用。

灵关中学教师李德康从事了30余年的生物教学,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去年春季一开学,他主动报名到70公里外的硗碛藏族中学走教。“他们学校之前没有专职的生物老师,很多实验老师都不会做,更别说学生了。”为了让硗碛藏族中学的生物教学跟上进度,李德康每周去一次硗碛上课,“每次在那边要上七八节课,晚上还要上,一年多下来,学生成绩提升了不少。”今年“六一”后,李德康再次来到硗碛藏族中学时,发现自己办公桌上摆满了糖,原来都是学生舍不得吃,送给他的节日礼物,这让他感动不已。

截至今年5月,宝兴县已选派32位教师分别到县内的硗碛藏族中学、藏族小学、陇东镇新江小学(教学点)等校走教,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 +X”远程教学

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难题

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的提出,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也同样应用到宝兴县优化乡村教育资源的探索中。

在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均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所有教学班级均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的基础上,宝兴县试点“1+ X”,即“一校带多点”的模式,采取远程同步教学的方式,选择优质学校优秀教学班为中心,辐射所有的村小学生,同步进行课堂教学,教学点教师作现场辅导。

“此前有的学校只有一名专职音乐老师,遇到老师请假,整个学校的音乐教学就瘫痪了,而现在几所学校的学生在网上一起上课,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宝兴县教育局教育股干部李方凌告诉记者。

2018年4月,宝兴县实验小学和硗碛藏族乡两个教学点之间开始试点,同步开展一年级音乐和美术网络教学。此后,宝兴县硗碛小学又与和平村小、勒乐村小同步开展一年级音乐教学,解决了试点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难题。

“托管”

优质校与薄弱校成“一家人”

2018年4月2日,宝兴县教育局在陇东中学举行了托管工作交接仪式,聘任宝兴县中学副校长为陇东中学执行校长,宝兴县中学托管陇东中学正式实施。

宝兴县中学托管陇东中学采取“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行模式,实行人事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业务管理统一、评估考核统一的高度统一管理模式。宝兴县中学作为总校在传承自身办学思路的同时,整合陇东中学教育教学资源,从各方面为陇东中学发展提供支持。

“现在两所学校是托管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学校,是‘一家人’的关系,实现了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宝兴县中学校长欧永华说。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被“托管”的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师队伍的素质显著提升,呈现出了教风学风渐浓、生源回流的良好局面。

联盟

乡村学校“抱团”发展

除了让县城优质教育资源惠及乡村学校,宝兴县乡村学校自身也在不断挖掘潜力,谋求发展。

今年3月,大溪中心校、中坝中心校、新兴乡中心小学3所学校试点建成了宝兴县山区小学教育联盟。3所学校学生人数都在100人左右,校情基本相同,但又各有优缺点。“他们两所学校在艺体方面比较有优势,我们学校则语文教学比较好。”新兴乡中心小学校长胡光伦举例。

线上,该联盟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小规模学校校际间的“同步课堂”、“同步教研”。因为语文教学的优势,新兴乡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王桃常常在“同步课堂”中主讲,“传统的课堂只有几十个学生,现在要面对一百多个学生,但以前只有自己一个人备课,现在会和三个学校的语文老师一起备课。”对于课堂效果,王桃也有直观的感受:“学生们也很喜欢,看着那边的学生举手了,这边的学生也想着:我也得赶紧表现一下。于是都争着举手发言。”

而在线下,联盟则经常组织三所学校共同参与活动,例如今年清明节,三所学校的学生一起参加祭先烈的演讲比赛;端午节,又聚在一所学校包粽子、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