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40期新闻周刊(总第339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班额从“大”到“小”的化解之道
《教育导报》2019年第140期新闻周刊(总第3397期) 导报三版

南部县严格招生和入学管理,优化城乡教育,啃下“大班额”这块硬骨头——

■本报记者何文鑫 文/图

城区学校拥挤,班额越来越大,学生活动空间严重受限,老师也不堪重负。而乡镇学校尤其是村小人数锐减,学生涌向城区,导致部分乡村学校空与弱。这是记者近两年走访区县、乡镇学校时观察到的现象。

“大班额”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块心病”,也成为制约县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除了影响教学质量外,还容易造成学生出入教室、上下楼梯拥堵、摔倒等安全隐患。

近年来,无论是教育部还是四川省教育厅,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各地在相应时间内通过多种方式消除“大班额”,提升教育质量。

“‘大班额’的形成,除了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对优质教育的追求等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管理的严重滞后。”南部县县委书记张根生说。

南部县是人口大县,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随着城市化步伐加快,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日益突出。今年,南部县先后出台规范招生和入学方案,多部门联合执行,严格落实“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原则”,同时配套其他举措,决心铲除这一制约教育发展的“病灶”。

规范招生管理,严格控制班额

每到开学,南部县第二小学(以下简称二小)校长杨仕斌就头疼。二小是南部县基础教育领域的标杆性学校,教学质量有口皆碑。

教育教学优秀的另一面是学生愈来愈多,不大的地方要容纳近4000名学生,学校不堪重负。“每到招生季节,主管部门和学校都发愁。装不下了呀!”杨仕斌说,家长想尽一切办法,都要来报名入学。

“大班额”严重时,二小人数最多的班级有90多名学生,甚至讲台上也要开辟学生座位。“批改作业,收上来就是一大摞,看着都无力了。”语文教师杨菊芬说,班级人数多了,作为班主任的自己每时每刻都“绷紧了弦”,一下课就守着楼梯口,担忧学生的安全。

今年,南部县出台系列措施,汇聚力量解决“大班额”难题。县上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教科体局、公安局、房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城区义务教育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协调县城区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制订了详细的小学入学和“小升初”方案。

工作组严格按照“就近入学”原则,规范招生行为。“可以说,县委、县政府找准了病因。”杨仕斌终于松了口气,今年,二小一年级入学人数只有315人,而往年,起码要翻一番。

根据南部县教科体局提供的数据,城区公办小学一年级共招收53个班3236人,平均班额61人。南部一小北街校区、二小东风路校区一年级班额均控制在55人以内,最小的班额控制到了48人。在二小一年级的教室,记者看到讲台和学生课桌之间已经空出一大片。

“现在一年级班上48人,作业我当天就能批改完,还能找学生交流。”杨菊芬笑着说,这样的情形她一开始还有点不习惯。

针对性布局调整,多渠道增加学位

城市化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县城,除了规范招生,南部县还需要修建新学校,持续增加学位供应。

杨仕斌告诉记者,规划中的二小新校区,占地50亩,规划建设48个班,已经完成相关手续,顶格配套相关设备。

南部县一小新校区也在规划之中,加上二小新校区,竣工后可释放3300个学位。投资1 .8亿元新建的思源实验学校已经竣工招生,小学24个班,初中27个班,新增学位2805个。

城区学校如此,乡镇学校又如何呢?为此,记者来到距县城约40分钟车程的建兴中学,看到该校总投入1700万元的综合大楼正在修建。校长任尊甫十分自信地说,建兴中学本来教学质量在当地就是“出了名的”,生源流失在本片区基本不存在,而校舍扩展、硬件设备跟上后,学校的辐射能力还将进一步提升。

在伏虎小学,记者了解到,该学校规划的标准化幼儿园,已经完成20亩地的征收手续。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长王家英盘算着,幼儿园校区可以拿出部分校舍给小学使用,届时学生分布更趋合理,活动空间扩大,“乡镇也可以办成和城区一样好的教育。”在他看来,乡镇学校办好了,学生就近入学,既减轻了家长负担,又能有效缓解城区学校拥堵难题。

另外,鉴于一些乡镇学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教育质量下滑严重,南部县进行针对性的布局调整,改变管理方式,将弱校并入强校,成为其校区之一。

“过去,一些乡镇学校的学生人数锐减,但老师数量没变,出现了30多个老师教20多个学生的极端现象。”南部县教科体局一位负责人认为,优化学校布局,才能降低资源闲置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质量。

这一举措带来的效果,在空间上表现为,人满为患的学校,可以迁移部分学生到新的校区(也即过去的“弱校”),班额可以迅速降下来。对城区如此,对乡镇大学校同样如此。建兴中学就兼并了不远处的建兴镇中,后者成为前者的西校区,建兴中学将原本的初中分流了一部分到西校区,本部空间得以拓展。

强校引领带动弱校,乡镇学校提质

强校兼并弱校,化解城乡教育难题带来的利好,远不止上述空间上的拓展。

南部县枣儿乡枣儿小学,周边以前都是农村,但随着城区扩容加快,学校已经位于县城边缘。学生不断流失,纷纷到县城里上学,学校“人气”迅速下降。

“上学期期末只有104名学生,校舍陈旧,整个校园冷冷清清的。”如今,枣儿小学已经成为二小的枣儿校区,校区党支部书记赵奎向记者讲述了刚到来时所见到的景象。

家长一窝蜂地为孩子选择城区学校,绝大部分是追求优质教育,看重城区学校的师资力量。因此,强校兼并弱校、扩展学校空间只是治标,关键还是在于提升乡镇学校的教育质量,才能真正满足老百姓能入学、读好书的诉求,才能使老百姓愿意送孩子在“家门口的学校”就读。

南部县正是循此摸准了原因,对症下药。枣儿小学并入二小后,原来的乡村学校立即汇入城区龙头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实现领导管理、师资团队、优惠政策、硬件配备、教育模式的统一。比如,经费上完全由二小统筹。今年暑假,二小枣儿校区进行了改造,校舍焕然一新,阻碍视野和横在学校正中的高墙也被拆除,门窗换新,功能室设备一一配齐。

更重要的是师资。赵奎介绍,过去枣儿小学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成为二小校区后,教研一体,二小本部派老师过来上课,枣儿校区的老师到本部学习。“比如,今天上午是二小本部的数学学科教研,我们校区的老师就过去一同参加。”赵奎说。

“兵强马壮”后,迎来的是学生的“回流”。住在枣儿校区附近的家长纷纷将孩子转回该校念书。这学期,枣儿校区一年级“破天荒”招了3个班,学生总人数也增加到了350多名。赵奎说,学校现在仍有4间空教室,还有接纳回流学生的空间,这也缓解了二小本部的班额压力。

除了外部的刺激和带动,乡镇学校自身也在不断发力。建兴中学前几年就引入成都七中网校,留住生源的同时,也锻炼和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建兴中学合并了建兴镇中后,师资也得到统筹,多余师资正好充实两个校区。

伏虎小学通过举办读书节、作文比赛、艺术节、图书漂流等活动,为乡村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条件。“每年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我们都邀请家长来看,让他们感受我们的教育教学成果。”王家英说,外边学校跑来伏虎招生和挖人,基本上是空手而归。

“我们要正视历史和现状,发展中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必须要在发展中想办法解决,而不是视而不见。化解‘大班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我们一次很好的尝试。”南部县教科体局局长祝雄跃说。

规范招生和入学管理后,南部县城区学校新入学班级班额迅速降下来。图为如今南部县二小本部一年级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