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40期新闻周刊(总第3397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数字校园建设应让未来教育更加智慧
《教育导报》2019年第140期新闻周刊(总第3397期) 导报四版

本报讯(记者殷涛)11月23日,在“数字校园建设及创新发展论坛”上,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胡卫锋参加论坛并致辞。绵阳市教育装备中心主任吴明友、中国移动研究院副总经理陈庆勇、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局科技与信息化科科长龙荣华分别围绕数字校园建设、5 G赋能智慧教育、大数据构建新格局等内容作报告。

胡卫锋谈到,近年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水平有大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大幅提升,教育制度化推动教育改革、创新的影响力有大幅提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精准扶贫、技能发展的成效有大幅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治理服务能力有大幅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也有大幅提升。当今社会已迈入信息社会,全球教育发展已被深深地打上了信息化的烙印,通过对数字校园的建设,基于网络环境下更加开放的教育教学将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的教育,更加重视引导孩子主动探究和快乐学习,更加重视让所有的孩子都要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更加重视终身学习的教育,让未来教育变得更加智慧。

吴明友从教育信息化2 .0行动计划中提到的“三全两高一大”为切入口,向在场听众阐述数字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认为,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但这个信息化环境不是应用硬件的堆积,而是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包括网络环境、数字终端、数字化教学空间、创新创造空间、文化生活空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建设以信息化应用为核心的数字校园平台是重点,这个平台必须有统一的要求、实现数据共享、系统整合、单点登录。

陈庆勇从我国5 G应用实践出发,提出目前校园信息化建设仍面临着数字校园覆盖不全、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有待整合的问题和挑战。鉴于此,他认为,5 G可以赋能智慧教育,建设数字校园,构建“1+3+5+ N”能力应用体系,推动教育行业向智能化转型。其中“1”个基础设施 Naas网络是厚植5 G教育行业应用根基;“3”个基础应用和校园统一平台、智慧校园平台、 Cloud XR平台是促进云网融合价值显性化;“5”个成熟应用5 G智慧校园网关、5 G VR教室、5 G双师课堂、5 G互动学习卡、5 G名师直播课堂是提升 Naas应用业务收入;“ N”个创新应用5 G+ AI智能行为分析系统、5 G全息课堂、5 G教室盒子、教育大数据都是加快智慧教育生态建设的重要应用。

龙荣华从应用大数据,追求大效益,构建新格局出发,重点阐释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及创新。他认为,教育信息化具有起步、应用、融合、创新技术与数据等发展规律和资源投入型、技术融合型、制度创新型的发展态势,现阶段,数字校园建设要与数据时代相结合。他还认为,数字校园的发展创新要考虑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对象为信息原住民的实际,按分布式技术架构、数据应用为主的大数据基本技术特征思考,用大数据思维建设数字化校园。

展会现场,观众咨询“红漫课堂”课程情况。“红漫课堂”是一款以红色动漫、主旋律影视作品为载体,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以青少年德育和素质教育为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彰显时代精神的创新型教育产品。【郭路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