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41期校园周刊(总第3398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成都理工大学启动“珠峰科学研究计划”
■本报记者 何元凯
《教育导报》2019年第141期校园周刊(总第3398期) 导报二版

近日,“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启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会上,成都理工大学成立了“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聘请了包括23位院士在内,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44位知名学者担任委员。据悉,“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又称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科学研究计划,从今年起至2030年,将分3个阶段逐步实施,每年将有不少于1000万元经费投入该计划。

为破解雪域高原之谜提供中国方案

据介绍,开展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研究,有望形成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新范式,支撑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全过程监测与预警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工程建设;这既是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科学命题,也是关乎我国资源能源和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详细介绍了“珠峰科学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及周缘是当前全球开展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热点,亦是最有可能发展和创新地球系统科学重大理论的最理想场所。由成都理工大学首创提出的“珠峰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青藏高原及周缘复杂地质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这一重大科学问题,运用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利用该校多年深耕这一领域打下的良好基础,聚集国内外相关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共同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巨型造山带和毗邻的大型沉积盆地形成的历史、演进机理和地质、资源、生态环境效应,为破解雪域高原之谜提供中国人自己的方案。

该计划将通过10-15年的持续探索和攻关研究,最终实现在地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产出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重要学术成果,在实际应用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方法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地学研究基地和中心,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的“四个一”目标。并且,珠峰科学计划落点明确,将瞄准国际前沿,“生产”一批世界一流成果,进行广泛国际合作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最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珠峰”计划有深厚基础

据悉,“珠峰科学研究计划”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青藏高原及周缘的“原-山-盆系统形成演化与地球动力学”“矿产资源成矿规律、勘探及开发利用”“盆地构造-沉积分异作用与油气分布规律”“地质灾害防控及生态环境评价与修复”。围绕以上研究方向,成都理工大学将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形成原-山-盆系统性研究的理工优势和特色,推动和促进地球科学领域科技进步。

而对于有60余年历史的成都理工大学来说,在青藏高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方面,学校良好的工作基础,也是提出该计划的“底气”。20世纪50年代,该校教授张倬元、任天培就参与了青藏高原第一次科学考察,提交了《西藏东部地质及矿产调查资料》和1:50万路线地质图,开启了揭示青藏高原之谜的拓荒道路。多年来,成都理工大学对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的基础地质、矿产和油气资源调查评价、地热和水能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的大量系统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成都理工大学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牵头建设的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自然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经过长期建设,该校在“沉积学和活动论古地理学”“重大工程和国土地质灾害防控”“铀矿地质与核勘查技术”“深层碳酸盐岩储层与油气富集”等领域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特色。

成都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龚灏表示,珠峰科研计划将进一步彰显优势,建新机制,搭大平台,组大团队,做大项目,举全校之力开展长期持续和深入系统地科学研究,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并以此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满足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全面整体推动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