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42期家教周刊(总第339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父母的“主动成长”更重要——商雪梅谈家庭教育的3个理念
记者 胡敏
《教育导报》2019年第142期家教周刊(总第3399期) 导报二版

不想上学、悲观厌世、自我伤害、暴力倾向……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家长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成为问题少年?近日,成都社区大学芙蓉女子学院院长商雪梅在一场给家长的讲座中,从案例出发,帮助家长理清家庭教育中的几个核心理念。

理念1

幸福是“三位一体”的成长

孩子成为高官、高管,有财富,就实现我们的目标了吗?商雪梅提出这个问题供家长思考。家庭教育走出迷茫的第一步,是厘清我们的培养目标。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不着眼于分数,不只看表面的行为方式的纠正,体谅孩子、觉察孩子,用一种尊重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家庭的幸福,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来源于父母的成长,来源于家长正确的成才观。”她说。

一个孩子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让他幸福。商雪梅认为,幸福是“三位一体”的,一是身心健康,二是才能,三是品德。

身心健康最容易被忽视。商雪梅经常接到各种求助,厌学的、厌世的,许多故事让人特别痛心。有孩子曾到医院去求助,医生给家长打电话,说孩子是极重度抑郁伴重度焦虑症。但家长不知道怎么办。商雪梅说,其实家长没有觉察,他们就是造成孩子今天这个格局的“元凶”。这个孩子给医生说,爸爸妈妈就是不相信我,不信任我,总是指责我。这是孩子生病的根。

商雪梅说,真正决定孩子是否身心健康的,是家长懂不懂教育孩子,有没有给孩子的身心健康提供适宜的土壤。家庭教育要教孩子“四会”:会认知,不仅是书本上的东西,还包括认知生命、认知社会、认知自我、认知他人;会共生,有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做事,通过做好身边的小事,获得成就感;会生存,有生存能力,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理念2

亲子关系大于亲子教育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见的误区是没有很好地关注跟孩子的关系。商雪梅说,由于没有正确的理念,在错误的方向上使力,以至于把跟孩子的关系破坏了。所以,家长一定要认识到,亲子关系和亲子教育,关系先行,关系好了再谈教育。

有一位妈妈最近很痛苦,她已经没办法和孩子好好说话,孩子在家要和爸妈动手、动刀、骂脏话,妈妈还在衣柜里发现一张纸条,全是孩子诅咒妈妈的话。妈妈给素质训练学校打电话,让3个教官把孩子强行拉走了。但她又害怕孩子受委屈,于是,向商雪梅求助。

了解之下,商雪梅发现,原来,孩子7岁前,都没有妈妈陪伴,爸爸和妈妈的关系也不好。7岁时,爸妈回来和孩子一起生活,每天看到的都是孩子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大人之间有矛盾,也经常拿孩子撒气。终于,孩子在今年4月开始反抗,骂脏话,跟爸爸对打。

妈妈问:是不是把孩子送进素质训练营问题就解决了?商雪梅告诉她:“所谓的教官把孩子训练好了,再还给你,不仅不可能实现,还会起到反效果,因为你们不要他,抛弃了他。”她建议妈妈一定要去看看孩子。

妈妈去看孩子时,孩子的头发被剃光了,扑通一声跪在妈妈面前,说话语无伦次。他们当即把孩子领了回去。孩子一星期不说话,妈妈尝试着和孩子沟通,让孩子了解父母的难过与无奈,体会爸妈对他的爱,只是爸妈不知道该怎么办。当父母开始面对自己的不足,承认管教孩子的方式有不对时,孩子才愿意跟父母开展深入的沟通。

“我们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学习好、表现好时,常常忘了反思,我们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好的土壤。”商雪梅说,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和孩子良好的沟通关系,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

理念3

早期教育大于成年教育

孩子的早期教育影响力大于成年教育。商雪梅在咨询中发现,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疗愈,幸福的童年可以幸福一生。童年是否幸福,关系到孩子在面对各种挫折时,内心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

一个孩子主动加了商雪梅的微信,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您觉得那些自杀的孩子是想通了,还是没有想通?从孩子老师那里,商雪梅了解到,这个孩子经常自残,身上有很多刀痕,她觉察到孩子可能是重度抑郁。她回答,没有想通。孩子又问,那些成年人呢?她说,也是。

当天,她看到孩子在朋友圈隐晦地表达他要离开这个世界,“请不要跟我说中秋快乐,我不过节,再见!”于是,她给孩子留了很多言,表达了对他童年创伤、当下感受的理解。商雪梅告诉他,他是多么美好的孩子,未来是属于他的,还在他的朋友圈留了一句话:“老师等着你给我说中秋节快乐。”很高兴,第二天早上八点半,这个孩子回复了:“老师,中秋节快乐!”

孩子把他从小到大所受的委屈都告诉了商雪梅,17年来,妈妈真正和他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只有5年。多数时间他在亲戚家里,妈妈爸爸离婚了,家庭关系复杂,姑妈和表姐经常会在语言上攻击他。小学六年级,他第一次轻生,最后时刻捡回了一条命。初中时,他经常自残。高中时,妈妈带他看心理医生,诊断是抑郁症伴精神障碍和重度焦虑症。如今,他跟妈妈、继父生活在一起,他和妈妈经常吵架。妈妈经常劝他,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请他原谅妈妈。但他说:“怎么原谅?那些事一直在我心里,没有人理解我。我是多余的,我离开这个世界对所有人都好。”商雪梅不断给他心理支持,孩子的情况渐渐好转,后来,这个孩子说:“等我好了,我想帮助更多人。”

孩子“生病”的根源在于,他内心的力量太匮乏了。他的成长经历中没有足够的爱与支持,并且,童年的创伤一直没有得到修复。他的妈妈纳闷,她也从小父母离婚,她能够原谅妈妈,为什么孩子不能原谅她。商雪梅告诉她,这不是你可以让孩子无条件原谅你的理由。

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要等靠要,要主动成长。商雪梅认为,父母在成长中或者个人生活中,也有很多没有处理好的情绪、情结,父母要先修复自己,滋养自己,才有力量支持孩子的成长,成为孩子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