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6年第89期(总第298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我在这里收获友谊”
——美国林肯中学代表团来川访问侧记
■本报记者 何文鑫 刘磊 胡敏
《教育导报》2016年第89期(总第2986期) 导报四版
10月13日,美国林肯中学代表团抵达成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与交流。代表团由100余名师生、华盛顿州当地媒体、学校所在社区华人代表等组成。访问期间,代表团走进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万达学校、成都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观看了川剧,参观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不但体验了中国艺术和蜀文化,也收获了友谊。

 

 

 

“我们会尽快回访的”

“我的搭档很热情和友好,今天下午,我们玩得特别愉快,剪纸时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在这里收获了友谊。”谈起与自己结对一同逛校园和学习剪纸艺术的成都石室中学小伙伴,美国林肯中学的 Sean连连称赞。参观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石室中学后,Sean印象最深刻的是“厚重”二字,因为学校的布局处处透出“文化味儿”。

“去年习近平主席携夫人到访学校,这令我们倍感荣幸。”双方座谈会上,作为宾客,林肯中学校长 Erwin介绍说,此次受邀率团访华,能近距离接触中国的师生,感受中国风土人情,心情很激动。

石室中学校长田间向美国友人介绍了石室中学的历史与近年来对外交流情况。

“中国汉朝时文翁在蜀郡筑石室建立学堂,两千多年来,弦歌未绝,不断涌现出人才来。”

近年来,石室中学不断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加强对外交流。最先在西部地区开设国际部,两个校区现共有20多名外教,学校还引进不少欧美著名高中的课程;与不少欧美学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先后接待获得“美国总统奖”的美国高中生和前驻华大使骆家辉来访;组织学生出访丹麦、芬兰等国家;通过孔子课堂向海外学生教授中国文化等。

“我们只有100多年的历史,而石室已经2000多年了。”听完介绍, Er?win感触很深,他认为石室中学在自己的历史中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在交流中,正好互相学习。在随后接受的专访中, Erwin认为,中国的学生对世界的了解很广阔,而且交流才能拓展彼此的世界。

中美双方互赠了具有特色的礼品。 Erwin赠给石室中学的是林肯画像和学校所在地塔克玛地方特产水晶玻璃球。 Erwin诚挚期待中方率团访问林肯中学。

“交流是期待已久的事,也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开启双方的友好之旅,我们会尽快回访的。”田间兴奋地说道。

传统艺术

架起沟通桥梁

“同学们,先不急着画熊猫,先掌握通过加水方法改变毛笔墨迹的浓淡。”在石室中学的艺术间,中国书画教师刘静要教学生画一幅水墨熊猫扇面。

而处于兴奋状态的美国学生显然等不及了,还没掌握握毛笔的手势,便开始照着一旁的图案大胆尝试画熊猫了。“实在是太可爱了,忍不住啦。”莎拉不停地涂抹,不时伸出舌头做出一些夸张的表情,惹得她的中国搭档龚家辉忍不住也笑起来。

在刘静的细心指导下,中美学生两两合作完成了自己的熊猫图,有的熊猫很胖,显得更萌;有的头大身子小,像是小头儿子一样;有的画了熊猫一家,“担心一只熊猫太孤单。”

莎拉很喜欢中国书画艺术,觉得十分漂亮,也很好玩,尽管自己很不擅长。“我的搭档一开始说我很外向,这让我有些惊讶。”莎拉说,在美国我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啊,不存在外向、内向一说。

龚家辉之前去过美国,平时常听英语新闻,在莎拉的眼中,他的英语很棒,交流没有障碍。在合作画画的过程中,龚家辉渐渐平复了起初的紧张,还与莎拉开起了玩笑。

当穿着汉服的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学生出现时,美国高中生惊呆了,“哇,太棒了,太美丽了。”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的学生带着美国小伙伴接触古筝,写毛笔字;玩投壶游戏,看谁投得多;一起上英文课,纯正地道的发言,毫无陌生感。聊得起劲时,中美学生纷纷掏出手机,互相扫描二维码加微信,点亮各自的朋友圈。见面时间虽短,但通过网络社交,双方的友好之旅将持续延伸。

林肯中学的学生还与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的学生一道去体验劳动实践课,煞有介事地挖起红苕来。“嘿,我挖到一个,大伙儿快看。”一位美国小伙兴奋地朝朋友们呼喊。

而在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学生则跟着老师一起画川剧脸谱。一个美国姑娘将自己手中的脸谱涂满蓝色,越过了脸谱固有的颜色范围。问起原因,她认为蓝色代表智慧,所以自己的脸谱全蓝,是希望自己变得聪明。这个答案着实让七中万达学校的学生感到很“萌”。

老师解释戏剧脸谱与颜色、个性之间的关系,“白色表示奸诈。”美国学生立即回答说:“老师就是白皮肤啊。”场面一下子顿时显得有些尴尬,随即便是七中万达学校学生的哄堂大笑。

“他们热情而乐观,有话就直说,想问问题也不会拐弯抹角,但是又不会让人觉得很讨厌。”石室中学学生陈涵若这样评价友人。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外国人,她和搭档艾米聊得很愉快。告别时,艾米依依不舍,走出去了又折过身来再次拥抱陈涵若。

四川特色

“萌化”美国师生

一说起川剧,变脸无疑具有最高的标识度。在欢迎晚宴上,这群美国师生就观看了原汁原味的川剧和变脸。

《皮金滚灯》中的丈夫皮金,顶着油灯从高板凳下钻过,用嘴吹灭头顶的油灯,让在场美国青年不但看到了高超的技艺,也体会到四川男人“耳朵”的一面。戏剧也紧贴时代做了小的调整,皮金保持着高难度姿势,让大家赶紧拍照发朋友圈,他就快撑不住了。

当导游在车上给美国学生介绍川剧变脸时,他们一时还不大明白。而现场变脸者一出场,手迅速地在脸上一挥,上一张脸谱已换成新的了,他们一下子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个个目瞪口呆。

变脸者不但自己变,还带着一个木偶一同变脸,惊奇不断。变脸者走下舞台来与观众互动,不少林肯中学学生争相与其合影。一位小伙子正要自拍合影发社交空间时,身后的表演者“刷”地一下换了一张脸,让他半天都没回过神来。

尽管14日早上有大雾,气温尽显秋寒,尽管需要早上6点过就起床,然而度过了忙碌一天的美国学生仍然精神抖擞地走上大巴,一路与导游互动不停。因为他们要去看真的大熊猫了。

由于太早,“国宝”们还在睡懒觉,所以第一次进大熊猫居住区时,大家只能隔着玻璃观看。幼崽房里,几只幼崽正趴在地板上呼呼大睡,不时伸下腿,翻个身。“So cute(太可爱了), socute!”美国青年们一边小声地呼喊着表达内心的激动,一边拿起相机“啪啪啪”拍个不停。

正要准备走时,后边有人喊“熊猫出来了,小熊猫儿被抱出来了”。这一喊,立马炸开了锅,众人纷纷返回去围观。随团的电视台记者也扛起设备跑过去占位拍摄,有的学生打开社交软件,向美国的朋友现场直播,大洋彼岸就能见到这些睡眼惺忪的熊猫幼崽的那股“萌”劲儿。

时值秋游黄金时段,熊猫基地内陆续进来不少成都的小学生参观团。孩子们见到这么一大群外国大哥哥大姐姐,兴奋异常,“ Hello”个不停。在基地大门口,见一群小学生在拍合影,林肯中学的师生也忍不住围上去,来了个中西合照。

林肯中学的师生还走进锦里游玩,购买了不少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小物件。

“我们接触到了不少中国艺术,也对接下来的节目充满期待,可我要提醒在座师生,今晚桌上的美味有些辣啊,狼吞虎咽的话可得当心了。”欢迎晚宴上,说完答谢词的 Erwin善意地提醒他的学生。他的话,未尝不可做双关语解:初次接触中国,美国学生自然不少惊奇,但要想真正了解东方文化,还有许多必修课等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