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0期家教周刊(总第340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做孩子的情绪导师
记者 向颖
《教育导报》2019年第150期家教周刊(总第3407期) 导报三版

在同学心里,周同是一个情绪稳定、抗压能力强、能读懂他人情绪和需要的女孩。这都归功于妈妈刘维对情绪教育的重视。在她看来,情绪健康是孩子一生重要的财富。而过程中,父母要做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引导者、用心的参与者。

识别情绪

“孩子,你可以对任何人生气”

有时,家长会跟孩子说:“你那样做,妈妈很生气。”“这样做,妈妈不喜欢。”刘维逐渐意识到,大人正常的情绪反应,可以让孩子知道,不必刻意掩饰。但是,如果总是用家长的情绪去管教孩子,这不是好办法。

“这样,孩子会觉得他应该对大人的情绪负责。他会忘记遵守规则的本来的意义,也容易有很多不必要的自责和内疚。”刘维反思。通过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家庭系统排列等课程,她学习到,家长不仅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还应引导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

刘维告诉三年级的女儿周同:“伤心、生气、发怒都是正常的情绪表达,每个人都有想发脾气的时候,关键看你怎么对待它。有不好的情绪时,要学会自己平复,练习自己去处理。”她觉得,要允许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去表达情绪,更要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控制情绪。

母女俩关于情绪的交流很多。有时候,周同哭闹之后,等她情绪稍微缓和,刘维会和她分析情绪背后的原因。一开始,周同不太能接受,慢慢地,刘维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她却学起刘维那一套理论来,有模有样地说道:“妈妈,你冷静下来想一想,你生气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你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刘维接受女儿的“指导”,会在女儿面前展示真实的自己;女儿对情绪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能够冷静地剖析自己真实的需求。“现在的孩子早熟,9岁以后,和幼儿阶段完全不一样,家长不能还用老一套去教育她。这个阶段孩子的情绪基础打得好,亲子之间相处融洽,有利于她度过一个平稳的青春期。”刘维说。

打败恐惧

支持孩子跨过“阻力”

周同性格淡定,但也表现出不够自信,刚入小学时,遇到竞争,她常常容易退缩,不愿意与他人发生冲突,也害怕自己会遭遇失败。刘维注意到这一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契机,帮助女儿战胜这份“恐惧”情绪。刚好,一年级班上要竞选班长。周同刚开始不想参与,她害怕自己选不上,会丢脸。刘维鼓励她:“没选上也没关系,总会有人落选,但勇于参加的人,都是优秀的。”

在妈妈的鼓励下,周同成功当选了班长,她开心地对妈妈说:“这件事原来没有那么难啊!”刘维认为,这样的成功体验对孩子很重要,孩子不畏难,才能衡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遇事有主见。

三年级时,周同有机会再次竞选班干部,她放弃了。刘维问她,那你今年还竞选班长吗?“不选。我想当学习委员。”周同回答。刘维支持女儿,她知道现在女儿不是因为害怕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她不想去选择它。

刘维认为,害怕、恐惧等情绪应趁早解决,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事,帮孩子树立信心,孩子有了成就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更容易做成看似很难的事情。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家长更多地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少一些干预和引导。

感受快乐

为孩子提供“投入”的机会

周同喜欢阅读,是一个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孩子。一年级时,老师要求每天看半小时书,有时时间太晚了,没有看,第二天早上,周同会自己提前半个小时起床,把前一天的看书时间补上。刘维觉得,一个有着稳定兴趣爱好的人,对新事情更感兴趣,学习能力更强。因为他的学习是出于内在动机,有更强的意志力和更多的激情。

刘维经常陪周同去书店,两个人常常一坐就是一下午,女儿看多久,刘维都支持。大多数时间,刘维是不给周同买书的,要看就在书店里看,她认为,书店里有环境,女儿喜欢阅读,可以借此给她“沉浸其中”的体验。在家里会有很多诱惑,一会吃点东西,一会躺一躺,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分散了。

无论阅读,还是钢琴等其他爱好,在刘维看来,兴趣爱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全身心投入去做事情的机会。“这种投入的感觉非常宝贵。心理学家把这叫作‘酣畅感’,是一个人快乐的重要来源。”她说。

回顾养育女儿的过程,刘维发现,让孩子看电视、吃东西,她的乐趣是肤浅、短暂的。遇到稍有点挑战的事,她反倒更能投入。而难度如果过大,她就又没了兴趣。“父母要注意观察,为孩子创设全心投入的环境。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入手,让孩子体验酣畅淋漓的感觉。当孩子在投入地、自由地做某件事时,家长也应多鼓励,少打扰,给他探索的空间。”刘维说。

淡然温厚

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性格平和,内心强大,是周同给所有人的印象。“女儿,你不是公主,只有父母100%爱你,但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对你好。”小的时候,刘维给周同讲各种公主的故事时,总会这样告诉她。刘维觉得,这是一个个性井喷的年代,孩子们大多很利己,要他们关注别人、接纳别人很难。因此,在家里,刘维充分尊重女儿,但绝不一味地迁就她。

班主任告诉刘维,凡事周同都有自己的想法。她的一个好朋友因为长得漂亮,经常被男生开玩笑,说一些模仿大人的语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这时,周同会主动把朋友牵出教室,避免朋友难堪。班里还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女生,常常和同学打架,她转学前,特意和周同一起吃了一顿饭,她评价周同:“你从不选边站,也不给别人贴标签,是一个很好的同学。”

“女儿的内心很有力量。”刘维认为,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好的修养,也是一种巨大的能力。同时,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也是一种内心强大、高情商的表现。

编后

情绪教育是成长的重要一课

大量调查表明,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然而,我们的耐心很可能在工作或其他挑战中被消耗殆尽,遇到孩子有时的任性或对抗,就会马上引爆我们的不良情绪。重要的是,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更有效的应对挑战,修炼平静的内心。

有人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当我们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又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呢?很多家长情绪失控,甚至对孩子大吼大叫,不仅是一种无效教育,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成为孩子的坏榜样。

情绪教育或许没有文化课那么“务实”,更没有特长班那么“有用”。但一个孩子学业不够优秀,可以努力读书来改善,文化课不达标,可以去上补习班,可他如果错失了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课,可能终其一生难以弥补。在情绪教育这堂课上,或许我们都做得不够完美,但认识到这个问题,从下一分钟开始就可以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