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19年第150期家教周刊(总第340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优质的家长讲座到底有多少?
吴宇婷
七日谈《教育导报》2019年第150期家教周刊(总第3407期) 导报一版

自从家庭教育成为热门话题,家长讲座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学校开展家长课堂,培训机构组织家长沙龙,年底还有各大家庭教育论坛。家长吸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学习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但这些讲座中有多少内容是有价值的?

近日,我听了一场家庭教育讲座,主题是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现场坐了近200名初中生家长,带着不同的困惑来听课,希望找到解决办法。可专家的内容却不切实际,不仅与教育学无关,价值导向都呈现问题。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叛逆孩子奋发图强,用4个月自学教材,从全年级倒数变成正数第一;还有一个孩子沉迷网络游戏,经过他的点拨醒悟后,努力学习,大学期间兼职卖手机,如今已是身家过百万元的成功人士。

孩子逆袭这种小概率案例在讲座中作为正面案例是否合适?用金钱、收入定义孩子的成功是否正确?可见,这场讲座不仅不具备专业性和指导性,还会误导部分看重成绩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通过4个月努力,也能从年级倒数变正数。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本是好事,为何呈现的样态却并不乐观?这与我国家庭教育专家储备匮乏有关。我国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时间并不久,当讲座越来越多,专家储备却不够时,就有一些与教育学挨边,或只是出了与教育有关书籍的人士被机构聘请,开展讲座。这些非专业人士为了加强讲座效果,喜欢抓住家长的痛点,只讲提高成绩,不讲成长规律,让家长听一场讲座后仿佛有所收获,回家却依然一头雾水。

从研究角度来看,我国家庭教育研究也是任重道远。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它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难以作为一个单一分支挂在某个学科下进行针对性研究。我国家庭教育研究依然非常薄弱,从专家储备、讲座质量到学术论文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家庭教育讲座其实可分两类:一类属于研究型论坛,高校、青少年研究机构、省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市教科所、妇联等相关单位应开展家庭教育相关课题研究,定期在论坛上进行观点交流、分享,提升家庭教育的专业性,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另一类讲座则针对家长群体,在专业知识、课题背景的指导下,家庭教育专家将这些知识浅显易懂地讲给家长,让家长学有所获。这一类讲座可由教育局、学校、社区统筹、安排。

目前来看,家长们听讲座时还是要“留一个心眼”。无论是优质讲座,还是普通讲座,家长只有多思考才能具备辨别这些讲座价值的能力,明白一些专家讲的并非教育真理。我们需要给家庭教育研究留更多的时间去积累,也要给自己找到更多的途径去成长。